擬古七首

· 周權
洪鈞播無垠,八埏蕩和風。 枯叢同華滋,陳荄變纖茸。 高門與窮巷,嫵媚白與紅。 陽和不擇地,化育自至公。 惟人物之靈,此理均降衷。 大樸日凋喪,町畦生室中。 貴賤移親疏,貧富乘始終。 誰能返其初,物我俱玄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洪鈞:指天,古代神話中主宰宇宙的至高無上之神。
  • 八埏:八方邊遠之地。
  • 和風:溫和的風。
  • 華滋:茂盛。
  • 陳荄:老根,舊根。
  • 纖茸:細嫩的草。
  • 陽和:春天的暖氣。
  • 化育:自然生長及發展。
  • 降衷:天賜的善性。
  • 大樸:原始的淳樸狀態。
  • 町畦:田界,比喻界限、規矩。
  • 玄同:道家術語,指與道合一的境界。

翻譯

天神主宰着無邊無際的宇宙,八方邊遠之地都沐浴在溫和的風中。枯萎的草叢重新茂盛,舊根也長出了細嫩的草。無論是高門大戶還是窮巷陋室,花兒都嫵媚地綻放着白與紅。春天的暖氣不擇地而生,自然生長和發展總是公正無私。作爲萬物之靈的人類,這個道理也是天賜的善性。然而,原始的淳樸狀態日漸凋零,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和規矩在家庭中產生。貴賤改變了親疏關係,貧富決定了人生的起點和終點。誰能回到最初的淳樸狀態,與萬物和諧共存,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呢?

賞析

這首作品以宏大的視角描繪了自然界的和諧與公正,進而反思人類社會的複雜與不公。通過對比自然與人類社會,詩人表達了對原始淳樸狀態的懷念和對現實社會不公的批判。詩中「洪鈞」、「八埏」等詞語展現了宇宙的廣闊與自然的公正,而「大樸日凋喪」、「貴賤移親疏」等則揭示了人類社會的變遷與不公。最後,詩人提出了一個理想境界——「物我俱玄同」,即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迴歸淳樸,與道合一。

周權

元處州人,字衡之,號此山。磊落負雋才。工詩。遊京師,袁桷深重之,薦爲館職,弗就。益肆力於詞章。有《此山集》。 ► 360篇诗文

周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