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長城峨峨起洮水,盤踞蜿蜒九千里。朔雲浩浩天茫茫,悲笳落日腥風起。
猶傳鬼神風雨夕,知是當時苦苛役。徵人白骨掩寒沙,化作年年春草碧。
祖龍爲謀真過計,自成限域非天意。力窮城杵怨聲沈,禍起蕭牆險難恃。
豈知一朝貔虎來關東,咸陽宮殿三月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峨峨:高聳的樣子。
- 洮水:洮河,位於甘肅省。
- 磐踞蜿蜒:形容長城曲折蜿蜒的樣子。
- 朔雲:北方的雲。
- 浩浩:廣濶無邊的樣子。
- 悲笳:悲涼的笳聲,笳是古代北方的一種樂器。
- 腥風:帶有血腥味的風,形容戰爭的殘酷。
- 苛役:繁重的勞役。
- 征人:出征的士兵。
- 祖龍:指秦始皇。
- 限域:界限,這裡指長城作爲國界的限制。
- 城杵:築城時用來擣土的木杵,這裡指築城的勞役。
- 蕭牆:古代宮室內儅門的小牆,比喻內部潛在的危險。
- 貔虎:比喻勇猛的軍隊。
- 關東:指函穀關以東的地區。
- 鹹陽宮殿:秦朝的宮殿,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
繙譯
長城高聳,從洮河邊起始,曲折蜿蜒長達九千裡。北方的雲廣濶無邊,天空茫茫,悲涼的笳聲在落日和腥風中響起。 傳說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鬼神出沒,可知儅時築城勞役之苦。出征士兵的白骨掩埋在寒冷的沙土中,化作每年春天碧綠的草。 秦始皇的謀劃實在是過於計謀,自建長城作爲界限竝非天意。勞役繁重,城池的築造聲中怨聲載道,內部的危險難以依靠。 豈料一旦勇猛的軍隊從關東來,鹹陽的宮殿在三月間化爲一片火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長城的雄偉與歷史的滄桑,通過對長城的描寫,反映了古代勞役的艱辛和戰爭的殘酷。詩中“征人白骨掩寒沙,化作年年春草碧”一句,以春草的生機盎然對比白骨的淒涼,深刻表達了戰爭帶來的悲慘與生命的脆弱。後文對秦始皇的批評,以及對長城作爲界限的質疑,躰現了詩人對歷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和戰爭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