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五首

· 周棐
猗蘭生中谷,不採恆自香。 園丁亦何知,掇置近中堂。 朝培根愈萎,暮沃葉已黃。 將養雖以時,物性終見傷。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猗蘭:(yī),美好的樣子。猗蘭,指蘭花。
  • 中谷:谷中,山谷之中。
  • 掇置:(duō),拾取,摘取。掇置,即拾取並放置。
  • 朝培:早晨栽培。
  • 暮沃:傍晚澆水。
  • 將養:培養,養護。

翻譯

蘭花生於山谷之中,即使無人採摘,也自然散發着香氣。園丁對此一無所知,將它拾來放置在靠近中堂的地方。早晨栽培它,根卻越來越萎靡;傍晚澆水,葉子已經變黃。雖然按照時節進行養護,但蘭花的本性終究受到了傷害。

賞析

這首詩通過蘭花在自然與人工環境中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本性的尊重和對人爲干預的反思。詩中的蘭花在山谷中自由生長,香氣自然,而一旦被人爲移植到庭院中,儘管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卻反而失去了生機。這反映了詩人對於自然與人工之間關係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保持事物本真狀態的嚮往。

周棐

元四明人,字致堯。嘗爲宣公書院山長。善詩。有《山長集》。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