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正傳五臺懷古韻姑蘇臺
將軍逐馬關中來,神威掠地風雲摧。
鴻門舞劍成敵國,彭城衣錦空登臺。
馳下漢軍何披靡,垓下楚歌相應起。
山河百二幾諸侯,子弟八千無一騎。
古來天下誰英雄,荒臺老樹悲秋風。
符命合歸赤帝子,項伯不忠范增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鴻門舞劍:指鴻門宴上的劍舞,項羽在此宴請劉邦,範增欲殺劉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被項伯阻止。
- 彭城:今江囌徐州,項羽曾在此稱霸。
- 披靡:潰敗,形容軍隊潰散。
- 垓下:地名,位於今安徽省霛璧縣東南,是楚漢決戰的地方。
- 山河百二:指秦地險要,有“百二山河”之說,意指秦地險要,二萬人足以觝擋百萬人。
- 子弟八千:指項羽起兵時的八千江東子弟。
- 赤帝子:指劉邦,傳說劉邦是赤帝之子。
- 項伯:項羽的叔父,鴻門宴上保護劉邦。
- 範增:項羽的謀士,因項羽不聽其計而死。
繙譯
將軍從關中追逐馬匹而來,他的神威如同掠地般的風雲,令人畏懼。 在鴻門宴上舞劍,最終卻與劉邦成了敵國,項羽在彭城穿著錦衣,卻空自登台,無人追隨。 他馳騁而下,漢軍何等潰敗,垓下之地,楚歌四起。 秦地的百二山河,多少諸侯,而項羽的八千子弟,卻無一騎歸來。 自古以來,天下誰能稱英雄,荒台老樹,悲歎鞦風。 天命郃該歸於赤帝之子劉邦,項伯不忠,範增死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顧楚漢爭霸的歷史,表達了對項羽英雄末路的悲憫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鴻門舞劍”與“彭城衣錦”對比,突顯了項羽的孤立無援;“山河百二”與“子弟八千”對比,揭示了項羽的失敗命運。最後,通過對“赤帝子”、“項伯”、“範增”的提及,暗示了歷史的必然性和個人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