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菱曲

若下清塘好,清塘勝若耶。 鴛鴦飛鏡浦,鸂?睡銀沙。 兩槳夾螳臂,雙榔交犬牙。 照波還自惜,豔色似荷花。 袖惹紅萍溼,裙牽翠蔓斜。 大堤東過客,背面在蒹葭。 日落江風起,清歌雜笑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鸂? (xī chì):一種水鳥,形似鴛鴦而稍大,多爲紫色,雌雄偶居不離,故常以之比喻夫妻。
  • 銀沙:指潔白如銀的沙灘。
  • 螳臂:螳螂的前肢,比喻微小的力量。
  • :一種長柄的漁具。
  • 犬牙:形容交錯如犬牙。
  • 豔色:鮮豔的顏色。
  • 紅萍:紅色的浮萍。
  • 翠蔓:綠色的藤蔓。
  • 蒹葭:蘆葦。
  • 笑哇:笑聲。

翻譯

若下清塘景色優美,其美景勝過了若耶溪。 鴛鴦在如鏡的水面上飛翔,鸂?在銀白的沙灘上安睡。 兩船槳如螳螂的前肢夾水,雙榔交錯如犬牙。 映照在水波中的自己,不禁自憐其豔麗如荷花。 袖子沾溼了紅色的浮萍,裙子被翠綠的藤蔓牽扯。 大堤東邊經過的客人,背對着蘆葦叢。 日落時分江風起,清脆的歌聲夾雜着歡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塘的美景和採菱的樂趣。詩中,「鴛鴦飛鏡浦,鸂?睡銀沙」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和諧寧靜的水鄉畫面。通過「兩槳夾螳臂,雙榔交犬牙」的比喻,形象地展現了採菱的動態美。後句中的「照波還自惜,豔色似荷花」則巧妙地以荷花自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自得其樂的心境。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優美,充滿了田園詩的韻味。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