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馬伯庸寶監學士見貽詩並簡曹子貞學士燕信臣待制彭允蹈待制

· 虞集
禁廬曉直夾城西,經笥龍光映壁奎。 繞閣浮雲飛野馬,當階生草伏馴麛。 雷行已識天無妄,風烈唯聞帝弗迷。 徒積寸誠無補報,每還冰署欲雞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禁廬:指皇宮中的廬舍,即官員在宮中的住所。
  • 曉直:早晨值班。
  • 經笥:裝經書的箱子,比喻學問豐富。
  • 龍光:指文采或才華的光輝。
  • 壁奎:牆壁上的星宿圖,比喻學問的深邃。
  • 野馬:比喻自由奔放的思想或事物。
  • 馴麛:馴服的小鹿,比喻溫順的事物。
  • 雷行:雷聲,比喻天命或天意。
  • 風烈:強烈的風,比喻帝王的威嚴。
  • 寸誠:微小的誠意。
  • 冰署:寒冷的官署,指清冷的官場。
  • 雞棲:雞歸巢,比喻傍晚時分。

翻譯

在皇宮的西側,清晨值班,夾城之旁, 經書箱中閃爍着學問的光輝,照亮了牆壁上的星宿圖。 閣外浮雲如野馬般奔騰,階前草地上馴服的小鹿靜靜伏臥。 雷聲轟鳴,我已領悟天命的不可違, 風勢猛烈,唯有帝王的心志不曾迷失。 我雖懷揣微小的誠意,卻無以回報, 每當回到寒冷的官署,已是雞歸巢的傍晚時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皇宮中清晨值班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隱喻了對天命和帝王意志的理解。詩中「經笥龍光映壁奎」展現了詩人對學問的尊重和追求,「雷行已識天無妄,風烈唯聞帝弗迷」則表達了對天命的敬畏和對帝王堅定意志的讚頌。結尾的「徒積寸誠無補報,每還冰署欲雞棲」則透露出詩人對個人努力與回報之間差距的無奈,以及對官場清冷生活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天命、學問和官場的深刻思考。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