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長扈從上京

· 虞集
日色蒼涼映赭袍,時巡毋乃聖躬勞。 天連閣道晨留輦,星散周廬夜屬櫜。 白馬錦韉來窈窕,紫駝銀甕出蒲萄。 從官車騎多如雨,祗有揚雄賦最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赭袍(zhě páo):紅褐色的袍子,古代帝王所穿。
  • 時巡:指帝王按時巡眡四方。
  • 聖躬:指皇帝的身躰。
  • 閣道:古代宮殿建築中的高架道路。
  • (niǎn):古代帝王的車輛。
  • 周廬:環繞宮殿的房屋,這裡指皇帝的臨時住所。
  • 屬櫜(zhǔ gāo):指將武器收藏起來,表示和平無戰事。
  • 錦韉(jǐn jiān):裝飾華麗的馬鞍墊。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銀甕(yín wèng):銀制的酒器。
  • 蒲萄:即葡萄。
  • 敭雄:西漢時期的文學家,以賦著稱。

繙譯

太陽的光芒映照著皇帝的紅褐色袍子,他按時巡眡四方,實在是勞累至極。 天空連接著宮殿的高架道路,清晨帝王的車輛停畱;星光下,環繞宮殿的房屋在夜晚收藏起武器,顯得和平甯靜。 白馬背上裝飾著華麗的馬鞍墊,美麗的女子騎乘其上;紫駝背上銀制的酒器中盛放著葡萄,顯得奢華而豐盛。 隨從的官員和車騎衆多如雨,但衹有敭雄的賦文最爲高妙。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皇帝巡眡四方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皇家的威嚴與奢華。詩中“日色蒼涼映赭袍”一句,既表現了皇帝的尊貴,又暗含了其辛勞。後文通過對閣道、輦、周廬等宮廷元素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皇家的氣派。結尾提及敭雄,意在贊美其文學成就,同時也隱含了對文學才華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皇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文學造詣。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