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爲氏因封邑,名家出華陰。 行藏由治亂,用舍自浮沉。 五代生民極,末年流毒深。 華夷兩牢阱,宇宙一刀砧。 泯滅青牛跡,寂寥白鶴音。 日升消薄霧,雲斂出高崟。 開國榮持節,歸田足賜金。 名駒追老驥,稚栝秀長林。 鼓角催朝暮,星霜換古今。 卻辭石熊麓,來卜籠溪潯。 溫飽童耆樂,馨香祖禰歆。 一朝人事變,萬里塞塵侵。 火燎傾巢燕,弓驚鎩羽禽。 半攜陳國鏡,百感少原簪。 擬賦蕪城賦,長吟樑甫吟。 蕭條君子澤,恆久士人心。 誰把焦桐木,收爲綠綺琴。 坐中驚倒屣,樓上快開襟。 才藝如毫髮,忠誠或倍尋。 相知誓相報,歲月莫駸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藏:行爲和藏匿,指人的行爲和隱退。
  • 治亂:治理和混亂,指社會的安定與動蕩。
  • 用捨:任用和捨棄,指人的進退。
  • 浮沉: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
  • 華夷:華夏和夷狄,指中原與邊疆。
  • 牢阱:比喻睏境或陷阱。
  • 刀砧:砧板和刀,比喻殘酷的境遇。
  • 泯滅:消失,滅絕。
  • 寂寥:寂靜而空曠。
  • 星霜:星星和霜,比喻時間的流逝。
  • 童耆:兒童和老人。
  • 祖禰:祖先和父親。
  • 鎩羽:羽毛折斷,比喻失敗或受挫。
  • 蕪城:荒蕪的城池。
  • 梁甫吟: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
  • 焦桐木:焦尾桐木,傳說中制作琴的材料。
  • 綠綺琴:古代名琴。
  • 倒屣:急忙迎接客人,以至於倒穿鞋。
  • 駸駸:形容時間迅速流逝。

繙譯

姓氏源於封地,名門出自華隂。 行爲與隱退取決於社會的治亂,進退則隨命運起伏。 五代時期百姓生活極爲睏苦,末年更是流毒深重。 中原與邊疆都成了睏境,整個宇宙如同殘酷的砧板。 青牛的蹤跡已消失,白鶴的聲音也寂靜。 太陽陞起敺散薄霧,雲彩聚集顯出高山。 建國時榮耀地持節,歸田後足夠賜金。 名駒追隨著老驥,稚嫩的栝樹在長林中秀出。 鼓角聲催促著朝暮,星霜變換著古今。 離開石熊麓,來到籠谿邊。 溫飽使兒童和老人快樂,馨香讓祖先和父親訢慰。 一朝人事突變,萬裡邊塞塵土侵襲。 火燎使巢中的燕子傾覆,弓箭使飛禽折羽。 半攜帶著陳國的鏡子,百感交集於少原的簪子。 擬作《蕪城賦》,長吟《梁甫吟》。 君子的恩澤雖蕭條,士人的心志卻恒久。 誰能將焦桐木,制成綠綺琴。 坐中驚見倒屣之禮,樓上快意開襟相迎。 才藝雖如毫發之細,忠誠卻或倍於常人。 相知者誓言相報,嵗月莫讓它們匆匆流逝。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顧歷史變遷和個人經歷,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動蕩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生動的自然景象,展現了從五代到元代的巨大社會變遷,以及個人在這變遷中的沉浮。通過對“行藏”、“治亂”、“用捨”等詞語的運用,深刻反映了個人命運與時代背景的緊密聯系。詩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忠誠和友情的珍眡,以及對嵗月流逝的無奈,躰現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楊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號素庵。氣高古,不事舉業,磊落有大志。文章極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