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奩八詠金盆沐發

華清春晝賜溫泉,綰脫青絲散一編。 翠雨亂跳花底月,黑雲半卷鏡中天。 銅仙盤冷添甘露,玉女盆傾拾翠鈿。 攏得雲鬟高一尺,罟冠新上玉臺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香匳(xiāng lián):古代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 八詠:指八種不同的詠物詩。
  • 金盆沐發:用金盆洗發的情景。
  • 華清:指華清池,唐代皇家溫泉浴池。
  • 綰脫(wǎn tuō):解開,松開。
  • 青絲:指女子的頭發。
  • 翠雨:形容細小的水珠。
  • 黑雲:比喻頭發。
  • 銅仙磐:指銅制的盛水器皿。
  • 玉女盆:指玉制的洗發盆。
  • 翠鈿(cuì diàn):翠玉制成的首飾。
  • 雲鬟(yún huán):高高的發髻。
  • 罟冠(gǔ guān):古代女子的一種頭飾。
  • 玉台:指梳妝台。

繙譯

在華清池的春日裡,享受著溫泉的賜予,解開了青絲,發絲散落一地。 細小的水珠如同翠雨般跳躍在花下的月光中,濃密的頭發半卷在鏡中映出的天空。 銅制的盛水器皿因寒冷而增添了甘露,玉制的洗發盆中,玉女正在拾起翠玉首飾。 梳理得雲鬟高聳一尺,新的罟冠輕輕地戴在玉台前的頭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女子在華清池洗發的細膩場景,通過“翠雨”、“黑雲”等生動的比喻,展現了洗發時的美麗與優雅。詩中“銅仙磐冷添甘露,玉女盆傾拾翠鈿”巧妙地結郃了洗發的器具與女子的動作,增添了詩意的想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楊維楨對女性美的細膩觀察和精湛的詩歌表達能力。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