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西臺治書仇公哲

· 虞集
陝郊得時雨,生意始來複。 存者事稼穡,還者葺牆屋。 安知凋瘵餘,政可致新福。 闢除正廣術,區井表深瀆。 均齊定恆志,忠厚保敦篤。 豈無憂世士,受仕在芻牧。 爲義苦多違,好名常不足。 治書肅將指,善類庶有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陝郊:指陝西的郊外。
  • 稼穡:農事的總稱,稼是種植,穡是收割。
  • :修補。
  • 凋瘵:指衰敗和疾病。
  • 闢除:開闢和清除。
  • 廣術:廣泛的技術或方法。
  • 區井:劃分井田,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
  • 深瀆:深遠的溝渠。
  • 均齊:平均分配。
  • 恆志:堅定的意志。
  • 敦篤:敦厚篤實。
  • 芻牧:放牧。
  • 將指:指導,指引。
  • :勉勵。

翻譯

在陝西的郊外,適時地下了一場雨,生機開始復甦。 存活下來的人們忙於農事,歸來的人們修補着破舊的房屋。 怎能知道在衰敗和疾病之後,政治能帶來新的幸福? 開闢清除道路,規劃井田,標誌深遠的溝渠。 平均分配,堅定意志,保持忠厚和篤實。 難道沒有憂國憂民的士人,他們在放牧中接受官職。 爲義常常感到困難,追求名聲往往覺得不足。 治理書籍,嚴肅地指導,善良的人們或許能得到勉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陝西郊外雨後復甦的景象,通過農事和修屋的描寫,展現了人們對新生活的期待。詩中提出了政治應帶來新福的期望,強調了平均、堅定和忠厚的重要性。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憂國憂民士人的敬意,以及對追求正義和名聲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復興和道德建設的深切關懷。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

虞集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