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盧方伯暮春見訪郊居出示家藏二首

年來兩地各巖居,一札寧通政府書。 晉室還須借安石,漢庭空復薦相如。 園林雨霽花猶溼,簫鼓風喧芰欲舒。 何幸相逢更相別,偏留繡句照蓬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巖居(yán jū):指山中居住
寧通(níng tōng):不通達
安石(ān shí):指安定的石頭,比喻安定的地方
相如(xiàng rú):指漢代文學家、政治家、詩人賈誼
簫鼓(xiāo gǔ):指簫和鼓,樂器
芰(jì):一種水生植物,葉子寬大,可供編織

翻譯

這些年來,我們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很少收到政府的來信。
漢朝的宮廷需要借用相如的才能,晉朝的宮廷卻沒有人像安石那樣被推薦。
雨過天晴後,園林裏的花朵還帶着水珠,風吹拂着芰葉,發出沙沙的聲音。
能夠相遇卻又要分別,我特意留下一首繡文,照亮你的茅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和友人在春日相遇的情景,表達了相逢之喜悅和別離之感傷。詩中通過對園林景色的描繪,展現了春日的生機盎然和美好,同時也透露出對友情的珍惜和留戀之情。最後一句「偏留繡句照蓬廬」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誼,願意用文字留下美好的回憶。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古人對友情的珍視和珍惜。

林大春

明廣東潮陽人,字邦陽,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學副使,致高拱私黨於法,爲言官論劾,罷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