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送錢爾揚歸四明
四明自昔稱蓬萊,海上神州縣亦赤。
有美翩翩秀色奇,攻苦連牀常惕惕。
惕惕連牀可是誰,弟兄師友相朝夕。
荊花滿樹兆非常,準儗鯤鵬同振翼。
伯佔天香第一枝,天上星辰手可摘。
季方原不負元方,白璧寧溷它山石。
幸遊鱷渚訪昌黎,多君臭味箴吾直。
一尊綠蟻倡驪歌,洗耳曲江結綺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四明:指福建省泉州市的四座名山,又稱四明山。 蓬萊:傳說中海上仙境之一。 攻苦:指勤勞辛苦。 連牀:指連日不離牀鋪,形容勤勞。 惕惕:擔憂,憂慮。 荊花:指荊棘上開的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準儗:指準確、確實。 鯤鵬:傳說中的大鳥,比喻偉大的人物。 伯佔:指排在第一位。 天香:指天上的香氣。 季方:指排在第二位。 白璧:指白色的玉石。 溷:混雜。 鱷渚:古地名,今河南省魯山縣。 昌黎:古地名,今河北省昌黎縣。 箴:規勸。 綠蟻:比喻年輕美貌的女子。 倡驪歌:指歌頌美好的歌曲。 曲江:古地名,今陝西省西安市。
翻譯
送給錢爾揚的回信,四明山自古以來就被稱爲蓬萊,是海上的神州之地,也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那裏有着美麗動人的景色,攻苦的人們常常憂慮不安。這些勤勞的人是誰呢?他們是親如兄弟的師友,日夜相伴。荊花盛開在樹上,預示着非同尋常的兆頭,就像傳說中的鯤鵬一樣展翅飛翔。排在第一位的伯佔着天香,就像可以摘取天上星辰一樣。排在第二位的季方,卻不負白璧,不與他山石混雜。幸運地遊覽鱷渚,拜訪昌黎,多位君子規勸我要直率。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在綠蟻上唱着歌,洗耳恭聽,就像在曲江上織着華麗的席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四明山的美麗景色和勤勞的人們,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的描繪,展現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意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使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想象力。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和規勸,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整體而言,這首詩在描繪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蘊含着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美好的追求。
林熙春的其他作品
- 《 三月初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 —— [ 明 ] 林熙春
- 《 瑤會行爲蕭太母九十祝 》 —— [ 明 ] 林熙春
- 《 老子跨青牛小幅二絕 》 —— [ 明 ] 林熙春
- 《 送胡別駕歸蜀 》 —— [ 明 ] 林熙春
- 《 次止玄先生韻勉孫爾揚 》 —— [ 明 ] 林熙春
- 《 海湯尉黃君清吏也未二載有王門之行輿論惜之爲賦排律用系去思 》 —— [ 明 ] 林熙春
- 《 泛海哭周耿西先生 》 —— [ 明 ] 林熙春
- 《 勿逾方先生令惠來據九年始終一節業當通考忽有賈傅之行傷哉貧也去無以爲資士論惜之爲賦三章聊志遺思 》 —— [ 明 ] 林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