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君揚赴永安賦別二首

迢遞邊夷戍,悲酸絕海行。 百憂緣國事,一哭豈私情。 積氣寒相結,江聲夕未平。 離鴻何意識,哀怨向人鳴。 功罪寧論實,馳驅只自傷。 一身酬謗牘,九死列戎行。 海樹交吹瘴,蠻花不受霜。 長城誰可倚,今日爾投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迢遞(tiáo dì):遙遠曲折。
邊夷(biān yí):邊疆少數民族。
豈(qǐ):何。
鴻(hóng):大雁。
謗牘(bàng dú):指被人誣陷的罪名。
戎行(róng xíng):指徵戰出征的軍隊。
瘴(zhàng):瘴氣,指瘴癘。
蠻花(mán huā):指南方的花朵。
投荒(tóu huāng):放逐流亡。

翻譯

迢迢曲曲的邊疆戍樓,行走在悲傷絕望的海邊。百般憂慮都是因爲國家大事,一聲哭泣又何盡私情。寒冷的氣息相互交織,江水的聲音在夜晚依舊不平靜。離別的大雁又何解意,悲哀的怨恨向人們響徹。功過何必真假計較,奔波馳驅只是自我傷害。一身忍受他人的誣陷,九死一生在戰場征戰。海邊的樹木交相吹拂着瘴氣,南方的花朵卻不畏懼寒霜。長城又有誰能依靠,如今你卻被流放荒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龍君離別永安時的心情。詩中通過描寫邊疆戍樓、海邊的悲傷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慮和哀傷。詩人以自身遭遇爲抒發,表現出對國家興亡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詩人對現實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俞安期

明蘇州府吳江人,遷宜興,老於南京,初名策,字公臨,更名後,改字羨長。以長律一百五十韻投王世貞,世貞爲之延譽,由是得名。有《唐類函》、《類苑瓊英》、《詩雋類函》、《翏翏集》。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