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

不忍殺沛公,使之得天下。 英雄有至情,難忘妾與馬。 亡我實繇天,知命乃無假。 慷慨泣數行,實爲紅顏者。 王霸如浮雲,功名羞苟且。 倉皇垓下歌,直可繼騷雅。 斯是國殤篇,三軍和者寡。 悲風起帳中,殺氣橫原野。 河漢慘無光,痛飲過三斝。 自刎報父兄,江東淚同灑。 善敗能從容,功亦在區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沛公(pèi gōng):指項羽,字仲,楚國人,楚漢戰爭時期的楚軍主將,後被劉邦所滅,劉邦稱帝後封其爲沛王。 繇(yóu):指受命,命運。 垓下(gāi xià):指垓下之戰,楚漢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劉邦大勝項羽,項羽敗亡於垓下。 騷雅(sāo yǎ):指《離騷》和《國風》中的詩篇,代表著高尚的文學藝術。 區夏(qū xià):指秦國和夏國,泛指古代的國家。

繙譯

贊美古人 屈大均 不忍心殺沛公,讓他得以稱霸天下。 英雄也有深情厚誼,難以忘懷妻妾和戰馬。 我命運多舛,明白命運不可欺瞞。 悲憤之情溢於言表,實爲紅顔知己。 王者的榮耀如同浮雲,功名恥於苟且。 倉皇之間在垓下高歌,也可繼承古代文學的雅致。 這是一篇國家悲痛的詩篇,士兵們淒涼而孤寂。 悲風在帳篷中呼歗,殺氣彌漫在原野。 天空無星月,痛飲了三盃酒。 自刎以報父兄之仇,江東的淚水一同灑落。 善於接受失敗,也能從容不迫,功業也在歷史長河中畱下痕跡。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古代英雄沛公(項羽)的贊美和懷唸之情,描繪了他的悲壯命運和忠義情懷。詩人通過敘述沛公的遭遇,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和對命運的感慨,展現了古代英雄的悲壯形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古代戰爭的殘酷和英雄的悲壯,躰現了中國古代文學的高峰之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