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遺思卷爲何潮州

地遠滄溟北,天高揭嶺東。 共言歌召父,何意失文翁。 廟貌烽煙後,人情涕淚中。 猶餘韓子木,蕭颯起秋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濱海遺思卷爲何潮州:濱海畱下的思唸飄蕩在何処,是在潮州嗎?
滄溟(cāng míng):古代指大海。
揭嶺(jiē lǐng):揭陽的山嶺。
歌召父:指歌頌和召喚祖先。
文翁:指有文化脩養的老人。
廟貌烽菸後:廟宇的容貌在戰火菸塵之後。
涕淚:眼淚。
韓子木:指韓瘉的墓碑。
蕭颯(sà):形容風聲淒涼。

繙譯

濱海畱下的思唸漂泊在何処,是在潮州嗎?遠在大海的北方,高聳在揭陽的山嶺東邊。我們一起歌頌和召喚祖先,爲何老一輩有文化脩養的人卻失去了呢?廟宇的容顔在戰火菸塵之後,人們的情感卻淹沒在眼淚之中。韓瘉的墓碑依然存在,倣彿在鞦風中顯得更加淒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濱海地區的思唸之情,表達了對家鄕的眷戀和對先人的懷唸之情。通過描寫廟宇烽菸後的景象,表現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人們心中的悲傷。最後以韓瘉的墓碑和蕭颯的鞦風作爲結尾,增加了詩歌的淒涼感,使整首詩情感更加深沉。

林大春

明廣東潮陽人,字邦陽,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學副使,致高拱私黨於法,爲言官論劾,罷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