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扶晨歸歙葬親

十月河已冰,朔風苦蕭瑟。 之子望鬆楸,行行雪沒膝。 烏烏啼以南,烏烏啼以北。 一啼一白頭,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巖,送者皆匍匐。 飛土逐豐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獨不遑,淚垂但沾臆。 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極。 母兮在蒼天,朝朝見顏色。 母兮在黃泉,暮暮聞嘆息。 文章爲犧牲,仁義爲鼎實。 庶幾貽令名,以爲天下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送汪扶晨歸歙葬親:送別汪扶晨回歙州爲其母親舉行葬禮。

翻譯

送別汪扶晨回歙州爲其母親舉行葬禮,十月的河水已經結冰,寒冷的北風呼嘯。

他望着道旁的松樹,一步步行走在深雪中,雪花深深沒過膝蓋。

烏鴉在南方啼叫,烏鴉在北方啼叫,一聲聲哀鳴,一聲聲讓人白髮蒼蒼,母親卻再也無法相見。

墓道崎嶇險峻,送葬的人們都匍匐在地,土石飛濺,狐狸在旁邊跳躍,殷勤地幫助封土。

而我卻無暇顧及,淚水不停地流淌,只因思念着你這孝順的兒子,這一切的終點究竟在何處。

母親啊,你在蒼天之上,每天都能看到你的容顏;母親啊,你在黃泉之下,每天都能聽到你的嘆息。

文章爲了祭祀,仁義爲了立身。願能留下美名,成爲天下的楷模。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汪扶晨回歙州爲其母親舉行葬禮的情景。詩中描繪了送葬的場景,描述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思念之情。通過對母子之間深厚感情的描寫,展現了孝道、仁義之美,表達了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和對孝道的讚頌。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敬母親、孝順父母的價值觀念。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