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惠州子千己巳歲除雜感韻四首

一宵迎送漏偏遙,雞黍鄰家每見招。 鍾度樓臺風浩浩,星移銀漢夜寥寥。 詩成臥後頻支枕,酒盡燈前欲棄瓢。 拂拭塵書入新節,東南初日上山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和: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
  • 王惠州子千:王惠州,人名;子千,可能是其字或號。
  • 己巳歲除:己巳年除夕,即農曆年的最後一天。
  • 雜感:雜亂的感想。
  • 漏偏遙:漏,古代計時器;偏遙,指時間感覺上特別漫長。
  • 雞黍:指簡單的飯菜。
  • 銀漢:銀河。
  • 寥寥:形容空曠、稀少。
  • 支枕:用枕頭支撐身體。
  • 棄瓢:放棄飲酒。
  • 拂拭:輕輕擦去灰塵。
  • 塵書:積滿灰塵的書籍。
  • 新節:新年。
  • 上山腰:太陽初升時,陽光照在山腰上。

翻譯

一夜的迎新送舊,感覺時間特別漫長,鄰居家常常邀請我去共進簡單的晚餐。風聲浩浩,樓臺上的鐘聲迴盪,夜晚的銀河星辰稀少,顯得空曠。寫完詩後,我頻繁地用枕頭支撐着身體躺下,酒喝完了,燈前的我想要放棄再飲。輕輕擦去書上的灰塵,迎接新的一年,東南方向初升的太陽照在山腰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己巳年除夕夜的所感所想。詩中通過對時間的感受、鄰里間的交往、夜晚的寧靜以及新年的到來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新年的期待。詩的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