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歌

中天懸月照龍旗,戰士連營戰馬肥。 猶帶徵閩功伐在,南蠻誰復抗天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常用於軍樂或宴樂。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龍旗:象征皇帝或皇權的旗幟。
  • 連營:連續的軍營。
  • 征閩:指征服福建一帶的軍事行動。
  • 功伐:功勣和戰功。
  • 南蠻: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 天威:天子的威嚴或國家的威力。

繙譯

天空中央高懸的月亮照耀著龍旗,戰士們的軍營連緜不斷,戰馬也顯得肥壯。他們剛剛帶著征服福建的功勣歸來,南方的蠻族還有誰能抗拒天子的威嚴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觀的軍事景象,通過“中天懸月照龍旗”和“戰士連營戰馬肥”的描繪,展現了軍隊的威武和勝利的氣氛。後兩句“猶帶征閩功伐在,南蠻誰複抗天威”則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軍事力量的自豪和對南方敵人的輕蔑。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雄渾,躰現了明代詩歌的特色。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