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詮使君韻十首時積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積雨偶晴故有此作寄餘索和十首
莫道工詩遇必窮,使君曾不問窮通。
千年自夢生花筆,一郡同歸偃草風。
杳杳郵筒來昨日,堂堂旗鼓建晴空。
風流宋玉今搖落,誰和陽春入郢中。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杳杳(yǎo yǎo):形容遙遠或深遠。
- 郵筒:古代傳遞書信的工具。
- 堂堂:形容氣勢宏大。
- 旗鼓:旗幟和鼓聲,常用來比喻軍隊的聲勢或行動的號召。
- 宋玉:戰國時期的楚國文學家,以文才著稱。
- 搖落:比喻文采或才華的衰落。
- 陽春:古代楚國的一種高雅樂曲。
- 郢中:楚國的都城,這裏指楚國或楚地的文化中心。
翻譯
不要說擅長寫詩的人命運必定困頓,使君你從不關心這些命運的窮通。 千年以來,我自夢擁有生花的妙筆,整個郡縣都沉浸在這股詩風之中。 昨日,那遙遠的郵筒帶來了你的詩篇,今日,你的旗幟和鼓聲在晴空中高高飄揚。 風流才子宋玉如今已文采凋零,誰還能和着陽春的曲調,將詩篇傳入楚國的文化中心。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命運的淡然態度。詩中,「莫道工詩遇必窮」一句,直接反駁了「詩人命運多舛」的傳統觀念,展現了詩人對詩歌的自信和執着。後文通過「千年自夢生花筆」等句,描繪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嚮往和郡縣中風靡的詩風。結尾處提及宋玉的搖落,暗含了對當代文人才華凋零的哀嘆,同時也表達了對能夠傳承楚地文化精髓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
陳恭尹的其他作品
- 《 至日遙和樑藥亭夜集之作同用東韻 》 —— [ 明 ] 陳恭尹
- 《 送何不偕之桂林 》 —— [ 明 ] 陳恭尹
- 《 次韻送吳玉濤 》 —— [ 明 ] 陳恭尹
- 《 同禹洲大斌遊七星巖作 》 —— [ 明 ] 陳恭尹
- 《 柏舟行爲區母陳太君賦 》 —— [ 明 ] 陳恭尹
- 《 樑顒若池中蓮開一花紅白各半索賦三首 》 —— [ 明 ] 陳恭尹
- 《 發舟寄湛用喈鍾裴仙湛天石 》 —— [ 明 ] 陳恭尹
- 《 元日次樑藥亭韻 》 —— [ 明 ] 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