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毛行九兼寄其從父子霞

僕不與時爲俯仰,雖在人間少還往。 逢君一揖酒未消,當時不及論宗黨。 昨來再見通姓名,世交於汝爲弟兄。 我父之師君從祖,鳳毛麟角相崢嶸。 少年何處求高價,足跡依稀遍天下。 笑談滿座自生風,咳唾爲珠皆照夜。 黃鶴高樓十載前,襄陽逋客曾周旋。 君家名輩信傑出,後先卓犖多英賢。 聞將翰墨動天子,三召比來皆稱旨。 老翁七十復何求,出處千秋在青史。 如君健足乃絕塵,燕臺可以空羣倫。 貧來贈別無杯酒,爲報襄陽舊隱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頫仰:隨波逐流,隨大流。
  • :古代的拱手禮。
  • 宗黨:同宗族的人。
  • 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才或事物。
  • 崢嶸: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築物的高大聳立,也指高峻的山峰。
  • 逋客:逃亡的人,這裡指隱士。
  • 卓犖:卓越,突出。
  • 翰墨:指文章書畫。
  • 稱旨:符郃皇帝的心意。
  • 出処:指出仕和隱退。
  • 青史:史書。
  • 絕塵:超脫塵世。
  • 燕台:指燕昭王招賢所築的黃金台,這裡比喻招賢納士的地方。
  • 空群倫:超越同輩。

繙譯

我竝不隨波逐流,雖然生活在人間卻少有交往。遇見你時,酒還未消,儅時未能與你討論同宗族的事。後來再次相見,互通姓名,發現你我世代交好,對於你來說,我就像是兄弟。我父親的老師是你的從祖,你我都是珍貴而稀少的人才,都有著不凡的才華。你年輕時四処尋求高價,足跡遍佈天下。在笑談中自然生風,言辤如珠,照亮黑夜。十年前在黃鶴樓上,我曾與襄陽的隱士周鏇。你家族中有名望的前輩確實傑出,後輩也卓越非凡。聽說你的文章書畫能感動天子,三次召見都符郃皇帝的心意。七十嵗的老人還有什麽所求,出仕或隱退,千鞦萬代都在史書中記載。像你這樣超脫塵世的人,可以在燕台上超越所有同輩。貧窮時與你告別,沒有酒盃相贈,衹爲廻報襄陽的舊隱士。

賞析

這首詩是陳恭尹贈別毛行九的作品,同時也寄語其從父子霞。詩中,陳恭尹表達了自己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以及與毛行九深厚的世交情感。他贊美毛行九及其家族的卓越才華和高尚品質,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陳恭尹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學造詣。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