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慳(qiān):缺少,難得。
- 仁聲:指仁德的名聲。
- 棠隂:比喻庇護百姓的恩澤。
- 霛山:此処可能指廣州附近的霛山,也可能是泛指神聖之地。
- 驥足:比喻英才。
- 禹穴:相傳爲夏禹的葬地,這裡指重要的地方。
- 莘野:古代地名,這裡指賢人隱居之地。
- 勛:功勛,功勣。
- 韋侯:古代貴族的封號,這裡指有德行的貴族。
- 承賢:繼承賢德。
- 盛事:重大而美好的事情。
- 甯殊:難道不同。
- 白首:指年老。
- 野史:指非官方的歷史記載,多指民間流傳的歷史故事。
繙譯
南北之間難得有相見的機會,你的仁德名聲卻已從遠方傳來。 在霛山下你的恩澤如同未被剪除的棠樹廕庇,你的英才曾在禹穴前展現。 在莘野之地你建立了功勛,如同賢相一般陞遷,韋侯世代守護也繼承了賢德。 現今的盛事難道與古代不同嗎?年老時也不會忘記這些野史中的記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廣州馮使君的敬仰和贊美。詩中,“仁聲先自異方傳”一句,即表明馮使君的仁德之名遠播,深受人們敬仰。後文通過“棠隂未剪”、“驥足曾開”等意象,進一步描繪了馮使君的政勣和才華。結尾的“白首甯忘野史編”則強調了馮使君的事跡將被後人銘記,躰現了對其不朽功勛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陳恭尹對馮使君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