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中懷古二首

舊苑鶯花久巳殘,細腰廣袖憶朱闌。 城邊遠水多秋氣,臺上雄風作夏寒。 二廣干戈愁復問,三閭詞賦妒相看。 今逢聖世藏弓地,不數長安有露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郢中:古代楚國的都城,今湖北江陵。
  • 舊苑:舊時的園林。
  • 鶯花:鶯和花,泛指春景。
  • 細腰廣袖:形容古代楚國女子的服飾。
  • 朱闌:紅色的欄杆。
  • 城邊遠水:城外的遠處的水域。
  • 秋氣:秋天的氣息。
  • 臺上雄風:高臺上的強勁風。
  • 夏寒:夏天的寒意。
  • 二廣干戈:指楚國的兩廣地區發生的戰事。
  • 三閭詞賦:指屈原的詞賦,屈原曾任三閭大夫。
  • 妒相看:嫉妒地相互觀看。
  • 聖世:指太平盛世。
  • 藏弓地:指不再需要武力的地方。
  • 長安:古代中國的都城,今西安。
  • 露盤:古代宮殿屋頂上的裝飾物,象徵皇權。

翻譯

舊時的園林中鶯鳥和花朵早已凋零,我回憶起楚國女子細腰廣袖的服飾和紅色的欄杆。城外的遠處水域充滿了秋天的氣息,高臺上的風強勁而帶着夏日的寒意。楚國的兩廣地區戰事頻繁,令人憂愁,屈原的詞賦則讓人嫉妒地相互觀看。如今逢上太平盛世,這裏已是不再需要武力的地方,不再像長安那樣有象徵皇權的露盤。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楚國故都郢中的懷古,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繁華的懷念和對現實和平的珍視。詩中「舊苑鶯花」與「細腰廣袖」等詞句,描繪了楚國昔日的繁華景象,而「城邊遠水」與「臺上雄風」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感受。後兩句通過對戰亂與文學的對比,表達了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文化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思考。

區懷瑞

明廣東高明人,字啓圖。少有才,爲輔臣趙志皋所重。天啓七年舉人,授當陽縣知縣。時縣邑殘破不堪,蒞任後設義倉,興學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聲。後補平山令,告歸。有《趨庭稿》、《遊燕草》、《遊滁草》等。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