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樑顒若歸西山草堂留題二首

通津深入小橋斜,城裏青山即到家。 善讀父書藏舊草,閒攜兒戲玩晴花。 水鬆雨後全生韻,石壁亭西不厭遮。 仲叔自知無累邑,勞君樽酒對桑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通津:通達的渡口。
  • 善讀:善於閱讀。
  • 父書:父親留下的書籍。
  • 舊草:舊時的書稿。
  • 玩晴花:在晴朗的天氣裏欣賞花朵。
  • 水鬆:一種植物,這裏指水邊的松樹。
  • 生韻:產生美妙的音韻或意境。
  • 石壁亭:建在石壁旁的亭子。
  • 不厭遮:不介意被遮擋。
  • 仲叔:古代對兄弟排行的一種稱呼,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或他人。
  • 無累邑:沒有負擔的地方。
  • 勞君:勞煩您。
  • 樽酒:酒杯中的酒。
  • 桑麻:桑樹和麻,泛指農作物,這裏可能指田園生活。

翻譯

通達的渡口深入,小橋斜斜,城中的青山彷彿就是我的家。我善於閱讀父親留下的書籍,珍藏舊時的書稿,閒暇時帶着孩子們在晴朗的天氣裏欣賞花朵。雨後的水鬆產生美妙的意境,石壁亭旁的景色雖被遮擋,卻不覺得厭煩。我自知在這無負擔的地方,勞煩您與我共飲樽酒,對着田園生活的桑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隱山林的寧靜生活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中,「通津深入小橋斜,城裏青山即到家」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親近感和歸屬感。通過「善讀父書藏舊草,閒攜兒戲玩晴花」,詩人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家庭生活的珍視。後兩句「水鬆雨後全生韻,石壁亭西不厭遮」則進一步以自然景物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滿足。最後,「仲叔自知無累邑,勞君樽酒對桑麻」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和諧的追求。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