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五首

辛壬癸甲出關回,行路雖難歌莫哀。 敝舍亦勞千里望,中原只透一門開。 傷心逆旅通行李,屈指將軍有姓梅。 風度樓前融朔雪,大唐今數曲江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壬癸甲: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這裏指作者在辛年、壬年、癸年、甲年四次出關。
  • 出關:離開國境或重要關隘。
  • 敝舍:謙辭,指自己的家。
  • 中原:指中國黃河中下游一帶,古時多指中國。
  • 逆旅:旅館。
  • 屈指:扳着指頭計算。
  • 風度樓:樓名,具體不詳,可能爲地名或建築名。
  • 曲江:地名,在今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古時多有才子。

翻譯

在辛年、壬年、癸年、甲年四次出關後歸來,雖然行路艱難,但歌聲不應悲哀。 即使我的家也讓人千里遙望,中原的大門只透過一扇開啓。 傷心地在旅館中整理行裝,扳着指頭數着有姓梅的將軍。 風度樓前的北風融化了雪,大唐今天數來,曲江的才子依舊出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作者多次出關的經歷,表達了旅途的艱辛與對家鄉的思念。詩中「辛壬癸甲出關回」一句,簡潔地概括了作者多年的奔波歷程。後文通過對中原的遙望和對將軍的屈指計算,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英雄的敬仰。結尾處的「風度樓前融朔雪」與「大唐今數曲江才」則巧妙地融入了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歷史文化的讚美,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愛國情懷。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