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張鹽憲二首

南天鴻雁儼成行,東土籬花亦漸黃。 英歲未須論獻壽,清秋唯報好飛觴。 小山招隱虛文藻,大雅維風屬廟廊。 爲問荊州張相國,部民誰是孟襄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傳遞書信的人。
  • 籬花:籬笆旁的菊花,這裏指秋天的菊花。
  • 英歲:盛年,指人的壯年時期。
  • 獻壽:祝壽,向長輩或尊者獻上祝福。
  • 飛觴:舉杯飲酒,這裏指舉杯祝賀。
  • 小山招隱:指招隱士,出自《楚辭·招隱士》,這裏比喻招攬賢才。
  • 文藻:文采,指文章的辭藻。
  • 大雅維風:指高尚的風雅,出自《詩經·大雅》。
  • 廟廊:朝廷,指國家政權。
  • 荊州張相國:指張居正,明代著名政治家,曾任荊州知府。
  • 孟襄陽:指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因其隱居襄陽而得名。

翻譯

南方的天空,大雁整齊地排成行,東邊的籬笆旁,菊花也漸漸變黃。 正值壯年,不必急於祝壽,清秋時節,只願舉杯共慶。 招攬隱士,不必過於講究文采,高尚的風雅,應屬於國家的棟樑。 我想問問荊州的張居正相國,在他的部民中,誰是像孟浩然那樣的隱逸詩人。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的景象爲背景,通過對大雁和菊花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詩中,「英歲未須論獻壽」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階段的深刻理解,認爲壯年時期不必急於祝壽,而應珍惜當下,享受生活。後兩句則通過「小山招隱」和「大雅維風」的對比,表達了對國家棟梁的期望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以問句作結,既表達了對張居正的敬仰,也暗含了對孟浩然式隱逸生活的讚美。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