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同坐客分賦

過夏紅蕖發,亭亭小院幽。 迎霜花似浣,聽雨葉堪留。 色靜金塘晚,香分玉井秋。 更宜擎月露,持奉液池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過夏:過了夏天。
  • 紅蕖:紅色的荷花。
  • 亭亭:挺拔、直立的樣子。
  • 迎霜:面對霜降。
  • :洗滌。
  • 聽雨:在雨中傾聽。
  • 玉井:指清澈的井水,這裏比喻荷花的潔淨。
  • 擎月露:托起月下的露水。
  • 液池:指池塘。

翻譯

過了夏天,紅色的荷花依然挺拔地綻放在幽靜的小院中。 它們迎着霜降,花朵彷彿被洗滌過一般,葉子則因雨聲而值得留戀。 在傍晚的金色池塘中,荷花靜靜地綻放,秋天的香氣從清澈的井水中飄散出來。 更適宜的是,它們托起月下的露水,爲遊人在池塘邊增添一份雅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天荷花的靜美與堅韌。詩中,「過夏紅蕖發」一句,既表明了時間的流轉,又突出了荷花在夏末秋初的頑強生命力。後文通過對荷花在霜降、雨聲中的描寫,展現了其不畏自然挑戰的品格。末句「更宜擎月露,持奉液池遊」則巧妙地將荷花的形象與月露、池塘相結合,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