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喜晴招王礎塵洪藥倩潘函觀王紫巘集得一山房分得十三元
春歸何處不書元,小築初開近郭門。
萬里故人同此會,一年新日到前軒。
歡無不合寧須酒,憂未能忘且樹萱。
城市古來多隱地,買山非欲擬桃源。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人日:農曆正月初七,古代有慶祝人日節日的習俗。
- 喜晴:喜歡晴朗的天氣。
- 王礎塵、洪藥倩、潘函觀、王紫巘: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得一山房:詩人與朋友們聚會的地方。
- 分得十三元:可能是指分得十三份禮物或獎品。
- 小築:小型的建築,這裏指詩人的居所。
- 初開:剛剛開放,指新居落成。
- 近郭門:靠近城門。
- 新日:新的一天,這裏可能指新年的日子。
- 前軒:前面的走廊或陽臺。
- 樹萱:種植萱草,萱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忘憂。
- 買山:購買山地,這裏指隱居。
- 桃源: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象徵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翻譯
春天回到哪裏,沒有一處不書寫着元旦的喜悅, 我的小屋剛剛落成,靠近城門。 萬里之外的故友同在此會, 新年的第一天就來到了我的前廊。 歡樂無需酒來助興,自然和諧, 憂愁雖未完全忘卻,但已種下忘憂的萱草。 自古以來,城市就是隱居的好地方, 我買山並非想要模仿桃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迴歸和新居落成的喜悅,以及與遠方朋友相聚的歡樂。詩中「春歸何處不書元」一句,既表達了春天的到來,也暗含了元旦的喜慶氣氛。詩人與朋友們在新居中歡聚,享受着新年的第一天,體現了詩人對友情和生活的珍視。詩的最後兩句,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但並不追求完全與世隔絕,而是希望在城市中找到一片寧靜之地,這反映了詩人對現實與理想之間平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