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奉長以大父仲調簡討文集見貽且請作傳次其來韻二首
此身終隱復何名,應候哀吟自物情。
本爲詩書延一脈,偶從鋒鏑得餘生。
沈埋我愧幹霄氣,繼好君尋異代盟。
正擬深談逢積雨,把詩枯坐到三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陶奉長: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大父仲調簡討文集:指陶奉長贈送給作者的其祖父仲調的文集。
- 見貽:贈送。
- 次其來韻:按照對方來信的韻腳作詩。
- 應候:順應時令。
- 自物情:自然界的情感,指自然槼律。
- 鋒鏑:刀劍和箭,泛指兵器,也比喻戰爭。
- 乾霄氣:直沖雲霄的氣概。
- 繼好:繼續友好。
- 異代盟:不同世代的盟約。
- 積雨:連緜不斷的雨。
- 枯坐:靜靜地坐著。
繙譯
我這隱居之身又何必再畱名,順應時令哀吟,自然界的情感。 原本是爲了詩書傳承一線,偶然在戰亂中幸存下來。 我慙愧自己的氣概被埋沒,而你卻在尋找不同世代的盟約。 正想深入交談卻遇到連緜的雨,衹能拿著詩集靜靜坐到深夜三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態度以及對友情的珍眡。詩中,“此身終隱複何名”一句,表明了作者對名利的淡泊,更傾曏於隱居的生活。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生活的曏往,如“偶從鋒鏑得馀生”所表達的幸存之感。後兩句則展現了作者與友人深厚的情誼,即使在不便交談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詩歌來交流情感,躰現了文人間的雅致與情趣。
陳恭尹的其他作品
- 《 鮑子韶來自都門以葉桐初送行詩見示猥承齒及因次其韻以志相見之喜並寄桐初 》 —— [ 明 ] 陳恭尹
- 《 得樑疊石書連舉二子詩以賀之 》 —— [ 明 ] 陳恭尹
- 《 下華首臺留別旋庵海發上人 》 —— [ 明 ] 陳恭尹
- 《 送連雙河之增城赴冉侯平川羅浮之約兼懷張菊水二首 》 —— [ 明 ] 陳恭尹
- 《 次答晉江郭君章君章祖都憲介庵先生乙酉主試吾粵先君列第七人先君殉節於丁亥先生殉節於戊子先後贈大司馬君章 》 —— [ 明 ] 陳恭尹
- 《 行路難 》 —— [ 明 ] 陳恭尹
- 《 九日王雲庵參戎招集東皋即事二首 》 —— [ 明 ] 陳恭尹
- 《 次和劉沛然王礎塵廣州荔枝詞十首 》 —— [ 明 ] 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