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門二十首

· 郭棐
萬里蒹葭入薜蘿,黍苗無限獨悲歌。 人間幾見桑田變,天上曾聞玉輦過。 紫府有名同羽化,荊榛無月泣銅駝。 可憐國破忠臣死,牧笛吹風起夜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門: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古代的門闕。
  • 蒹葭:[jiān jiā],指蘆葦。
  • 薜蘿:[bì luó],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隱士的居所。
  • 黍苗:黍子(一種糧食作物)的幼苗。
  • 桑田變:比喻世事變遷。
  • 玉輦:皇帝乘坐的車。
  • 紫府:指仙境。
  • 羽化:道教中指成仙。
  • 荊榛:荊棘和灌木,比喻睏境或荒涼之地。
  • 銅駝:古代洛陽的標志性物品,後用來指代洛陽或國家的衰敗。
  • 牧笛:牧童吹的笛子。

繙譯

萬裡蘆葦叢生,隱入薜蘿之中,唯有黍苗遍地,卻引發無限悲歌。 人間幾經滄桑巨變,天空中曾聽聞皇帝的車駕經過。 有名於仙境,如同羽化成仙,而荊棘叢生的荒涼之地,無月之夜,銅駝泣淚。 可憐國家破敗,忠臣死去,牧童的笛聲在夜風中吹起,激起波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滄桑變遷的歷史畫卷,通過自然景象與歷史遺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忠臣命運的深切感慨。詩中“蒹葭入薜蘿”與“黍苗無限獨悲歌”形成鮮明對比,前者隱喻隱逸,後者則顯露出對現實的不滿與哀愁。後句通過“桑田變”與“玉輦過”的歷史變遷,以及“紫府有名同羽化”與“荊榛無月泣銅駝”的仙境與現實的對比,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感慨。結尾的“牧笛吹風起夜波”則以一種淒涼的意境,抒發了對國破忠臣死的哀思。

郭棐

明廣東南海人,字篤周。幼從湛若水學,與聞心性之旨。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禮部主事。穆宗即位,次日傳封七夫人御札將出。棐諫諍,事乃罷。後終官光祿寺正卿。有《粵大記》、《嶺海名勝記》、《四川通志》等。 ► 1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