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秋暮言志應制

秋深桂初發,寒窗菊餘菲。 波擁羣鳧至,秋飄朔雁歸。 月莢生還落,雲枝似復非。 凝宸閱棲畝,觀文佇少微。 聖敬韜前哲,先天諒不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依照別人詩的內容或格律作詩。
  • 應制:指奉皇帝之命而寫作詩文。
  • 桂初發:桂花初開。
  • 菊餘菲:菊花殘留的芬芳。
  • 波擁羣鳧:波濤中聚集的野鴨。
  • 朔雁:北方的雁。
  • 月莢:指月亮的形狀,莢狀的月亮。
  • 雲枝:雲朵的形狀,似樹枝。
  • 凝宸:凝視天空。
  • 棲畝:田間,指農作物。
  • 觀文:觀察天文。
  • 佇少微:佇立觀察星象。
  • 聖敬:對聖人的尊敬。
  • 韜前哲:隱藏前賢的智慧。
  • 先天:指天生的、先驗的道理。
  • 諒不違:確實不會違背。

翻譯

深秋時節,桂花初開,寒窗下菊花仍留餘香。 波濤中聚集着一羣野鴨,秋風中北方的雁羣南歸。 月亮的形狀時生時落,雲朵似樹枝又非樹枝。 凝視天空,觀察田間的農作物,佇立觀察星象。 對聖人的尊敬隱藏了前賢的智慧,天生的道理確實不會違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深秋的景象,通過桂花、菊花、波濤中的野鴨和南歸的雁羣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季節的變遷。詩中「月莢生還落,雲枝似復非」巧妙地描繪了月亮和雲朵的變幻莫測,增添了詩意的美感。後半部分轉向對天文和哲理的思考,表達了對聖人和前賢智慧的尊敬,以及對先天道理的堅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之美,又蘊含了哲理之思。

許敬宗

許敬宗

唐杭州新城人,字延族。許善心子。隋煬帝大業中舉秀才。旋依李密爲記室。唐初爲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太宗貞觀時由著作郎官至中書舍人,專掌誥命。高宗時爲禮部尚書,與李義府等助高宗立武則天爲後,擢侍中。又助武則天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高宗顯慶中爲中書令,與李義府同掌朝政。曾監修國史。有集。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