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雄劍委龍鳴:「委」有捨棄之意。「雄劍」本爲寶劍,這裏指代征戰之事;「龍鳴」,傳說寶劍在匣中會發出像龍鳴一樣的聲音,象徵着壯士懷才或有所作爲的渴望 。整體意思是不再征戰,寶劍閒置而不再發出龍鳴般象徵戰鬥的聲響。
- **關河:山河,一般用來泛指征戰的地方。
- **致仕:指官員交還官職,即退休。
- **桓伊笛:桓伊,東晉時期的名將、音樂家,尤其善吹笛。這裏的「桓伊笛」是一種文化意象,常用來借指高雅的音樂或寄託某種複雜情緒。
- **驃騎(piào qí)營:驃騎將軍的軍營,這裏代指軍隊生活。驃騎將軍是古代重要軍事官職。
- **燕歌:泛指悲壯的戰歌。
翻譯
那象徵征戰的寶劍已被捨棄,不再發出龍鳴般的聲響,漫長的征戰歲月讓山河見證了白髮悄然生長。歷經上百場殘酷戰役終於大功告成,如今老了放下一切,頓感一身輕鬆。夜晚對着明月,彷彿聽到桓伊悠揚的笛聲,秋風陣陣吹過曾經的驃騎軍營。那悲壯的燕歌如今不知在哪裏譜寫,曲子彈奏完了,可其中蘊含的無盡情感卻依然縈繞心頭。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送別李校尉退休歸鄉展開。開篇「雄劍委龍鳴,關河白髮生」,通過「雄劍委」暗示李校尉結束戎馬生涯,「關河白髮生」則道出征戰歲月之久遠與艱辛,盡顯滄桑感慨 。「功成百戰後,老去一身輕」,既點明其戰功赫赫,又描繪出他放下軍務後的輕鬆自在 。「夜月桓伊笛,秋風驃騎營」兩句,營造出一種清幽、懷舊的氛圍,用音樂和昔日營地的意象,勾起對往昔軍旅生活的回憶。最後「燕歌何處寫,曲罷有餘情」,以一種略帶悵惘的疑問,表達對與李校尉共同經歷的歲月和情感的留戀,餘韻悠長。整首詩語言精美含蓄,情感真摯醇厚,既有對戰功的肯定,又有對 retirement(致仕)生活的祝福,還有對往昔時光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