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四咏為憲副卞蘇溪賦 其三 秋漁

· 楊慎
日出烟消露晞,百丈清江釣磯。 舡似天邊穩坐,魚若空行無依。 襖靄歌星獨往,婆娑舞月方歸。 兆熊不夢渭叟,狎鷗久忘漢機。
拼音

所属合集

#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晞(xī):幹,乾燥。這裏指露水被曬乾。
  • 百丈:指釣魚的絲線很長。
  • 釣磯(jī):指釣魚時坐的石灘。
  • 襖靄(ǎi ǎi):雲霧瀰漫的樣子。
  • 歌星:流星。這裏形容獨自一人在江上像流星般自由。
  • 婆娑(pó suō):形容盤旋舞動的樣子。
  • 兆熊:古代以夢熊爲生男的徵兆,後也指希望得到賢才。
  • 渭叟:指姜子牙,他曾在渭水之濱垂釣,遇周文王而得以施展抱負 。
  • 狎(xiá)鷗:親近鷗鳥,表現一種毫無機心的閒適生活。
  • 漢機:指世俗的機巧之心。

翻譯

太陽出來後,煙霧消散,露水也漸漸曬乾啦。我在江水清清的石灘邊,垂下長長的釣絲釣魚。小船穩穩地就像在天邊一樣,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動,彷彿在空中沒有依靠。在那雲霧瀰漫間,我如流星般獨自前行,到了夜晚,伴着明月,如跳舞般悠悠地划船而歸。我不幻想能像周文王夢見姜子牙那樣得到重用,長久與鷗鳥相伴已讓我忘卻世間的機巧算計之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悠然的秋江獨釣圖,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詩人歸田後的愜意生活和超脫心境。開篇「日出煙消露晞,百丈清江釣磯」點明時間與地點,以清新自然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秋晨江畔的靜謐景色,烘托出悠閒的氛圍。「船似天邊穩坐,魚若空行無依」進一步描繪出釣魚時悠然自得的狀態,船如在天邊般安穩,魚兒自由地遊動,讓人感同身受那份與自然融合的意境。 「襖靄歌星獨往,婆娑舞月方歸」將孤獨的垂釣行程通過充滿詩意的表述展現,詩人獨自穿梭在雲霧間,返回時又在月光下如跳舞般自在,凸顯了無拘無束的瀟灑。最後兩句「兆熊不夢渭叟,狎鷗久忘漢機」通過典故的運用,表明詩人已經拋卻了追求功名之心,全身心沉醉在親近自然、忘卻機心的生活中。全詩語言優美,意境空靈,將田園生活的美好與內心的寧靜淡泊完美契合。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