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 · 九章 · 其九 · 悲回風

· 屈原
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 物有微而隕性兮,聲有隱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萬變其情豈可蓋兮,孰虛僞之可長! 鳥獸鳴以號羣兮,草苴比而不芳。 魚葺鱗以自別兮,蛟龍隱其文章。 故荼薺不同畝兮,蘭茞幽而獨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世而自貺。 眇遠志之所及兮,憐浮雲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竊賦詩之所明。 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若椒以自處。 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 涕泣交而悽悽兮,思不眠以至曙。 終長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從容以周流兮,聊逍遙以自恃。 傷太息之愍憐兮,氣於邑而不可止。 糾思心以爲纕兮,編愁苦以爲膺。 折若木以蔽光兮,隨飄風之所仍。 存彷彿而不見兮,心踊躍其若湯。 撫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歲曶曶其若頹兮,時亦冉冉而將至。 薠蘅槁而節離兮,芳以歇而不比。 憐思心之不可懲兮,證此言之不可聊。 寧溘死而流亡兮,不忍爲此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 孰能思而不隱兮,照彭咸之所聞。 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響之無應兮,聞省想而不可得。 愁鬱郁之無快兮,居慼慼而不可解。 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 聲有隱而相感兮,物有純而不可爲。 邈蔓蔓之不可量兮,縹綿綿之不可紆。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娛。 凌大波而流風兮,託彭咸之所居。 上高巖之峭岸兮,處雌霓之標顛。 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 吸湛露之浮涼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風穴以自息兮,忽傾寤以嬋媛。 馮崑崙以瞰霧兮,隱岷山以清江。 憚涌湍之磕磕兮,聽波聲之洶洶。 紛容容之無經兮,罔芒芒之無紀。 軋洋洋之無從兮,馳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遙遙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後兮,伴張弛之信期。 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 悲霜雪之俱下兮,聽潮水之相擊。 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見伯夷之放跡。 心調度而弗去兮,刻着志之無適。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來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從子胥而自適。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 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拼音

所属合集

#楚辭全集

譯文

悲痛迴旋之風搖落蕙草,我心中鬱結內自感傷。 物有因美好而本性凋喪,聲有因隱微而不能起唱。 何以彭咸產生的思想,與其心志相聯繫能始終不忘。 遭遇萬變其中情由豈能遮蓋,虛僞做作又怎能保持久長。 鳥獸鳴叫呼號它們的同類,鮮草枯苴雜合就沒有芬芳。 魚兒疊起鱗片自己顯示特別,蛟龍隱藏起它身上的紋章。 苦荼甜薺不在一塊田裏生長,蘭草芷草在幽深處獨含清香。 想那佳人是永久美麗的,經過幾代之久能自求多福。 遠大的志向所達到的高度,愛白雲在天空自由飄浮。 耿介抱着遠大志向感於世事,私下賦詩來明白傾訴。 想那佳人與衆不同的胸襟。折採杜若申椒自我安排。 屢屢悲慨哽咽連聲嘆息,獨自隱居伏處思緒滿懷。 涕淚交流真是十分淒涼,思量着難以入睡直到天亮。 過盡了漫漫的長夜,留着的這點悲哀仍不消亡。 醒來後從容地周遊四方,姑且以逍遙自在自我支持。 傷感嘆息實在太可哀憐,心氣鬱悶總不能停止。 糾合憂思之心作爲佩帶,編結愁苦之情作爲背心。 折下若華之木遮蔽日光,任隨飄風亂吹循着各種路徑。 存在的事物迷迷糊糊辨不清,心卻跳躍著有如湯水沸騰。 撫着玉佩衣襟抑制激動的心情,悵惘失意中便動身出行。 歲月匆匆有如水流,老年也緩緩地將要到來。 白薠杜蘅枯槁而節節斷離,芬芳鮮花已消歇不再並開。 可憐思念之心不能止住,證明這些謊言不可信賴。 寧願忽然死去從流而亡,不忍心再作此常愁之態。 孤獨的人悲嘆着拭去淚水,被放逐的人受貶謫不能返回。 誰能滿懷思念而不心痛?清楚地聽說彭咸的所作所爲。 登上石山向遠處瞭望,道路紆遠而又靜默。 進入光影聲響都無迴應之地,聽聞省視思索一無所獲。 愁思鬱郁沒有一點快樂,居處總慼慼悲涼不能自解。 心中有所束縛掙扎不開,血氣繚繞自我糾纏打結。 靜穆時渺渺沒有邊際,蒼莽處茫茫沒有形態。 聲音隱蔽而能相感應,事物純美卻每多無奈。 渺渺漫漫不可量度,悠悠長長不可收束。 愁心深重常自感悲痛,疾飛高遠也並無歡娛。 乘着大波順風而流,將託寄在彭咸所居之處。 登上岩石高高的陡峭河岸,處於雌霓副虹的高顛。 依憑着青天舒展一道彩虹,於是剎時間已摸到蒼天。 將濃濃成團的露水吸飲,用紛紛凝結的寒霜漱口。 倚着天上風的穴口休息,忽然全部了悟因而悲憂。 憑靠着崑崙山下視雲霧,依傍着岷山看清江流。 害怕急流中水石撞擊之聲,聽着濤聲洶洶的怒吼。 心思紛紛亂亂沒有規律,精神迷迷惘惘沒有頭緒。 波濤互相傾壓難以趨從,連綿起伏奔流着哪兒停住? 心如飄浮翻飛一上一下,像兩翼在左右搖動拍擊。 像氾濫的大水前後奔涌,伴着漲落定時的汛期。 觀看那火焰與煙氣相因而生,窺察那雲朵與雨滴所以集積。 悲慨霜與雪一起降下,聽着潮水波浪震激。 我藉着光與影來來往往,使用棘刺做成的彎鞭駕御。 去尋求介子推隱居之地,再見一見伯夷放逐之處。 心裏惆悵不已憂思難除,意志堅決哪兒也不會去。 煞尾:我怨恨往昔的那些期望,悲悼未來更戒懼警惕。 浮長江過淮水向東入海,追隨伍子胥自求適意。 眺望大河中的沙洲水渚,悲傷申徒狄的高尚事蹟。 屢屢勸諫君王而不被聽從,抱着重石自沉又有何益。 心頭打了死結不能解開,思理壅塞終究沒法清理。

注釋

迴風:旋風,秋季的大風。 性(shēng):通“生”,生命。 聲:秋風吹動的聲音。倡:通“唱”。 暨(jì):慕求。志介:志節。 蓋:覆蓋,遮掩。 苴(chá):枯草。比:混在一起。 荼:苦菜。薺:甜菜。 茝(chǎi):白芷。 相(cháng)羊:同“徜徉”,自由自在的徘徊,指雲兒自由飄蕩。 介眇(miǎo)志:介,耿介持守。眇志,高遠之志行。眇:通“渺”,遠,高。 曾:通“增”,屢次。 掩:通“淹”,止。 寤:醒,這裏指起牀。 於邑:同“鬱悒”,鬱悶。 糺(jiū):通“糾”,糾結。纕(xiāng):佩的帶子。 膺:胸,這裏指護胸的衣服。 仍:因循。 存:客觀存在的事物。彷彿:模糊不清。 案:同“按”,按捺,抑止。 曶(hū)曶:同“忽忽”,很快的樣子。 薠(fán)蘅:薠,蘅皆爲芳草名。 以:已。不比:比,聚合。不比,分散飄零。 吟:呻吟。抆:擦拭。 眇眇:同“渺渺”,遙遠不清楚。 景:通“影”,影子。 聞:耳聽。省:目視。想:心想。 聲:指秋風。 邈:距離遙遠。 縹:縹緲。綿綿:隱約不絕,若有若無的樣子。 翩冥冥:黑夜裏飛舞,指夢中思緒。 流風:順風漂流。 雌蜺(ní):虹的一種,古人認爲內層色彩鮮豔的虹爲雄性,稱虹,外層色彩較淡的虹爲雌性,稱蜺。標顛:最高處,指虹的弓形最上部。 青冥:青天,攄:舒展。 湛:露厚重。 風穴:神山名,在崑崙山上,是北方寒風風源之地。 磕磕:水擊石發出的聲音。 軋:“軋忽”之省文,長遠貌。 潏(yù)潏:水涌出的樣子。 信期:固定的時間。 光景:日月之光。 黃棘:神話中的樹木名。策:鞭。 心調度:仔細考慮。 刻著志:下決心。 悐(tì)悐:同“惕惕”,憂勞,恐懼。 子胥:伍子胥,傳說其被吳王夫差賜死之後,屍體被拋入江中,神化而歸大海。 申徒:申徒狄,殷末賢臣,力諫紂王不聽,抱石自沉而死。 驟:屢次,多次。 任:抱。 絓(guà)結:牽掛鬱結。 蹇(jiǎn)產:曲折糾結。釋:解開,消釋。

《九章·悲回風》是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此詩以首句命名,抒寫作者遭受邪惡勢力的打擊、政治理想無從實現的悲哀。全詩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心理刻畫手法上的高妙,未見事實之敘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動的展現,其次是多運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增加了詩歌的音樂美。

賞析

此詩以句首名篇,透露出作者欲負石自沉、永訣人世之意。全篇共分五段。 從開頭至“竊賦詩之所明”爲第一段。因迴風搖蕙的季節氣候,聯繫對忠賢見斥的現實悲哀,指出君子始終是光明正大的,與萬變其情的小人不同,同時表明了自己終不改悔的堅定胸懷。“悲回風”四句,前二句是說在迴風震盪之中,凋隕了蕙草的微弱生機。後二句是說,這回風的初起,是有隱微的聲音倡之於先的。這是即景生情,託物起興,錢澄之《莊屈合詁》說:“秋風起,蕙草先死;害氣至,賢人先喪。”可謂得矣。“夫何彭咸”四句,表達了自己對古代賢臣彭咸的無限思念仰慕之情,並說,雖然天下之事萬變,但真相怎麼能夠掩蓋得了,虛僞哪能保持長久?“鳥獸鳴”六句寫秋冬之景,似都有所指稱。“鳥獸鳴以號羣”、“魚葺鱗以自別”是說物以類聚,不相雜廁。用以比喻君子和小人之不能共處。“草苴比而不芳”象徵奸佞在朝,同惡相濟。“蛟龍隱其文章”比喻賢人遠引,文采不彰,兩兩相對,交錯成文。下面二句先以苦菜與甜菜不能種在一起,亦喻賢人處亂世,雖無人知,但不因此而改變其芬芳的節操。“惟佳人”六句意思又進一層,謂自己眼界高遠,以古人彭咸等自期,然孤高之心卻無所依傍,自己深微的意志不爲別人理解。於是私下寫作此詩,來明白地說出其中的道理。 從“惟佳人之獨懷兮”至“昭彭咸之所聞”爲第二段。寫自己在放逐時感到十分孤單,但仍然愛國憂時,因此弄得心煩意亂。“惟佳人”四句,姜亮夫謂“言隱居伏處而獨自思慮,無人知也”(《屈原賦校注》)。“涕泣交”八句王夫之釋爲“宵而不安於寢,旦而不怡於遊,終不釋於懷抱”(《楚辭通釋》)。“糺思心”二句形容自己憂思之深切,這就像後世辛棄疾所謂“一身都是愁”(《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爲葉丞相賦》)也。“折若木”二句,上句說自己求神木以遮蔽日光,象徵自己曾力求韜光養晦,下句說自己隨着飄風的牽引。任從它把自己吹到哪裏,意指心情之空虛。“存仿髴”二句接着形容自己極端愁苦,有時陷入不聞不問、萬念俱灰的枯寂狀態,但有時又激動起來,心跳不止。“撫佩袵”二句意爲勉強抑制自己的悲愁,茫無目的,踽踽而行。“歲曶曶”四句承“遂行”之後,寫“行”中所見,時序遷流,衆芳搖落,觸目驚心,益深憂慮。“憐思心”四句言自己長愁的原因。“孤子唫”四句,姜亮夫《屈原賦校注》雲:“此言思心既不可創傷,則惟存一死。”又引蔣驥《山帶閣注楚辭》雲:“所以然者,秦關不返,孤臣有故主之悲;南土投荒,放子無還家之日,此固交痛而不已者也。安得不爲彭咸之所爲乎?” 從“登石巒以遠望兮”至“託彭咸之所居”爲第三段。該段寫自己生意已盡,死志已決。“登石巒”四句言自己登山遠望,一片寂靜。楚國本是個強國。上下本應憂勤警惕,奮發圖強,然而此時既不見行動,呼之又不聞其反響,因此實在令人痛心疾首。“愁鬱郁”四句緊承上文,寫登高遠望後引起的愁腸寸結。“穆眇眇”四句緊承上文,意謂自己的心情有時愁思茫茫無邊無際,有時則陷入空虛而無所著落的狀態。嘆聲隱尚有可感,志純竟不可爲。“藐蔓蔓”兩句,亦訴說自己的主觀心情,言思入遼遠,則渺渺漫漫不可度量,思入深微,則悠悠長長不可收束,“愁悄悄”兩句言自己的神魂雖在高遠處飛逝,卻並無快樂。“凌大波”兩句,表明忠臣直士只有一條路:效法古之賢人彭咸。屈原於是想乘着滾滾波濤,隨風而流,到彭咸投水而死的地方去。 從“上高巖之峭岸兮”至“刻着志之無適”爲第四段。該段設想自己死後。靈魂不滅,神遊天地的情形,進而抒寫自己的主張和思想,剖白自己光明正大、志潔行芳。“上高巖”四句,姜亮夫認爲:“此言上依彭咸,初至高巖陖岸之間,繼則更上而處於雲氣之杪頂,再上則至於玄冥之上;而舒攄其虹採,遂爾於俄頃之間,而上撫於天庭矣。此上升之事也。”(《屈原賦校注》)“吸湛露”四句,姜亮夫認爲是從彭咸居後之事。以上八句寫神遊太空,極想像中壯麗、高潔、溫暖之樂。但轉側之間突然驚醒,又起故國之思。“馮崑崙”四句寫身宿風穴。風穴在崑崙,故醒後即依憑崑崙透過雲霧而下瞰人寰。“紛容容”四句就心境立說,姜亮夫說:“此言己心煩亂,無復經紀,欲進則無所從,欲退則無所止也。”(《屈原賦校注》)“漂翻翻”四句,上兩句仍寫心境,心如兩翼搖搖,翻飛飄浮或上或下,時左時右;下兩句言自崑崙下至江水,往來江上,神遊故國而下觀。“觀炎氣”四句,借炎氣煙液等爲喻述事物相因之理。天庭既不能久居,彭咸也不可終隨,故下轉爲訪問古代的賢人,“借光景”六句即言自己已下定決心,循着介子推、伯夷的足跡前進。 “曰”字以下至結尾爲第五段。顧往悼來,表白決心,但決不輕於一死。“吾怨”二句謂怨恨往昔的希望落空,警惕來日可危。“浮江海”二句指伍子胥事。謂準備投水而死,追隨子胥。“望大河之洲渚兮”四句承前“從子胥”而言,意思是說,申徒狄以身殉國,其情固屬可悲,但他的死並不能挽救殷商的覆亡,則死又何益?顯示自己的處境,雖然死志已決,但就整個楚國言,未來的危機,也不是自己一死所能遽了的。故以“心絓結”二句作爲全篇的終結。屈原在政治鬥爭過程中,雖然早已作了最後犧牲的思想準備,這種念頭,也曾經常浮現,但不到最後時刻,決不輕易付諸實施,可見此尚非絕命之詞。 此篇寫作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心理刻畫手法上的高妙。全篇未見事實之敘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動的展現。作品充滿着深沉、悲憤的情緒,思理困惑,不知所釋,憂傷悲愴,故有此篇之作。 此外,此篇語言上也有其特色。作品中有不少雙聲疊韻聯綿詞,“相羊”、“歔欷”、“仿髴”、“從容”、“周流”、“逍遙”、“於邑”、“踊躍”、“嬋媛”、“委移”等等,隨處可見。而疊字詞的運用,更是接二連三,觸目皆是,“嗟嗟”、“悽悽”、“曼曼”、“惘惘”、“曶曶”、“冉冉”、“眇眇”、“默默”、“鬱郁”、“慼慼”、“芒芒”、“蔓蔓”、“緜緜”、“悄悄”、“冥冥”、“雰雰”、“礚礚”、“洶洶”、“容容”、“洋洋”、“翻翻”、“遙遙”、“潏潏”、“悐悐”,總計共有二十四個,這些詞語。不僅增加了詩歌的音樂美,對詩歌幽怨悲涼意境的形成,也起着極大的作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香草名,象征美德。
  • 隕性:喪失本性。
  • 彭鹹:古代忠臣,此処象征忠誠的人。
  • :正直。
  • 荼薺:兩種植物,比喻不同品性。
  • 蘭茞:蘭花,喻高尚品質。
  • :美好。
  • :曏,朝著。
  • :徬徨。
  • :絲帶,引申爲情感紐帶。
  • :胸膛。
  • 蔓蔓:形容思緒繁多。
  • 飄風:疾風。
  • 倣彿:隱約可見。
  • 穆眇眇:深遠而靜謐。
  • 宕蕩:動蕩不安。
  • :駕馭。
  • 雌霓:彩虹的一種。
  • :憑借。
  • :頫眡。
  • 湧湍:急流。
  • 紛容容:襍亂無章。
  • 炎氣:炎熱的氣候。
  • 申徒:指申包胥,楚國忠臣。
  • 絓結:糾結。

繙譯

悲傷廻鏇的風兒搖動著香草啊,心中充滿冤屈和痛苦。 事物雖小也會喪失本性啊,聲音雖微卻能引領先聲。 爲何彭鹹這樣的忠臣啊,他的思想如此堅定,永不遺忘? 情感的變化怎能掩蓋得住啊,虛假的行爲又能長久? 鳥兒獸類鳴叫召喚同伴啊,草木叢生卻缺乏芬芳。 魚兒鱗片排列區分彼此啊,蛟龍深藏其美麗的紋章。 不同的花草生長在不同的田間啊,蘭花獨自散發幽香。 衹有佳人才能永恒不變啊,她超越時代,自我賞賜。 志曏遙遠的她觸及到遠方啊,同情浮雲的遊蕩。 內心的疑惑使她寫下詩篇啊,孤獨地寄托於椒樹。 歎息聲中充滿了哀傷啊,她獨自隱藏,思緒深沉。 淚水交織,心中淒涼啊,直到天亮還在思唸。 漫長的夜晚漫長無盡啊,哀傷籠罩,不願離去。 醒來後四処徘徊啊,尋求解脫,自我安慰。 憐憫自己的歎息無法停止啊,悲憤的情緒無法平息。 思緒糾結成絲帶啊,愁苦的心情壓在胸口。 遮蔽光明如同大樹啊,隨著風曏飄搖不定。 追尋過去的影子啊,心中如沸湯般繙騰。 撫摸衣襟以堅定信唸啊,迷茫中繼續前行。 嵗月匆匆,時光流逝啊,草木枯萎,不再芳菲。 內心的悲傷無法消減啊,這些話語無法安慰。 甯願瞬間死去,也不願忍受常愁啊, 孤兒哭泣,擦乾眼淚啊,被放逐,卻無法廻頭。 誰能不隱藏內心的情感啊,像彭鹹那樣明白一切。 登上峻嶺覜望遠方啊,路途遙遠,默默無言。 感受空洞的廻聲啊,卻無法得到廻應。 憂鬱的心情沒有快樂啊,身処憂患,無法解脫。 心被束縛,但外表平靜啊,氣息繚繞,自我纏繞。 廣濶無垠的寂靜啊,茫然而無序。 雖然聲音低沉,卻相互感應啊,萬物純真,無法改變。 思緒繁複,無法衡量啊,飄渺緜長,無法解開。 常常悲傷,寂靜無聲啊,冥冥之中,無人能歡。 乘風破浪,追隨彭鹹啊,攀登險峻,身処雲耑。 站在高峰,伸展彩虹啊,迅速觸摸天際。 汲取露珠,品味霜雪啊,倚風穴休息,夢中相見。 攀附崑侖,頫瞰雲霧啊,隱身於山,清澈江邊。 畏懼激流,傾聽波濤啊,紛亂無序,不知所措。 上下繙飛,左右搖擺啊,前後湧動,隨波逐流。 觀察熾熱的氣候交替啊,凝眡菸霧積聚之処。 悲歎霜雪同時降落啊,傾聽潮水拍打岸邊。 借助光影往來啊,施展彎曲的策略。 尋找介子的蹤跡啊,看到伯夷的遺志。 心中計劃,永不放棄啊,刻骨銘心,沒有定所。 說:“我對過去的期待感到遺憾啊,對未來的憂慮重重。” 漂流江河,融入大海啊,追隨伍子胥,尋找自由。 遙望大河中的沙洲啊,悲歎申包胥的抗爭。 多次進諫,卻不被聽從啊,重擔之下,又有何益? 心事重重,無法解開啊,思考艱難,無法放下。

賞析

這首《悲廻風》是屈原以楚辤的形式表達對人生、社會和理想的深切感慨。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歷史人物,展現出對忠誠與理想受挫的痛惜,以及對個人命運和時代變遷的深深憂慮。他運用豐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廻風”、“浮雲”、“蘭茞”等,寓言式的講述,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批判和對理想世界的曏往。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孤獨、哀傷和堅靭的情感,展現了屈原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屈原

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