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乐 · 方帽衝寒

方帽衝寒,重檢校、舊時農圃。荒三徑、不知何許。但姑蘇臺下,有蒼然平楚。人笑此翁,又來訪古。 況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記滄洲、白鷗伴侶。嘆年來、孤負了,一蓑煙雨。寂寞暮潮,喚回棹去。
拼音

所属合集

#古文觀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介之推:又名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
  • 晉侯:指晉文公重耳。
  • 祿:俸祿,即賞賜。
  • 獻公:晉文公重耳之父。
  • :晉惠公,重耳之弟。
  • :晉懷公,重耳之侄。
  • (wū):欺騙。
  • (hé):何不。
  • (duì):怨恨。
  • :指責備。

翻譯

晉文公賞賜跟從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談爵祿,爵祿也沒有輪到他。介之推說:「獻公的九個兒子,只有國君還在世了。惠公、懷公沒有親近之人,國內外都拋棄了他們。上天沒有斷絕晉國的宗嗣,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是誰呢?實在是上天立的他呀,而那幾個人卻認爲是自己的功勞,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財物,尚且叫做盜。何況貪占上天的功勞,認爲是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罪過當做正義的行爲,上面的人對這種奸詐的行爲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騙矇蔽,難以和他們相處了。」他的母親說:「何不也去求賞?這樣死了又能埋怨誰呢?」介之推回答說:「責備這種行爲而又去效仿它,罪過就更大了。而且我說出了抱怨的話,就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祿了。」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此事,怎麼樣?」介之推回答說:「言語,是身上的裝飾品。身子將要隱藏,哪裏還用得着裝飾?這是去求顯貴啊。」他的母親說:「能像你說的這樣做嗎?那我和你一起隱居。」於是就隱居直到去世。晉文公尋找他,沒有找到,就以綿上作爲他的封田,說:「用這來記載我的過失,並且表彰善良的人。」

賞析

這篇文章生動地展現了介之推的高尚品德和獨特思想。介之推不貪求封賞,對那些把晉文公復位之功據爲己有的人表示鄙夷。他認爲這是上天的安排,而非人力,體現了一種對功名利祿的超脫和對正義的堅守。其與母親的對話,更凸顯了他內心的堅定和對品德的執着追求。晉文公後來的行爲,也顯示出對介之推這種品德的尊重和追念。整體上,文章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對話,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傳達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意義。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