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 檀弓 · 杜蕢揚觶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簣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簣入寢,歷階而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
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爲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爲一飲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簣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簣洗而揚觶。
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是爵也!」至於今,旣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知悼子死,還沒有下葬。平公飲酒(作樂),師曠、李調陪伴侍奉,敲擊編鐘(演奏樂曲)。杜蕢從外面來,聽到編鐘聲,説:「(平公)在哪?」(僕人)説:「在寢宮。」杜蕢前往寢宮,拾階而上。斟酒道:「師曠乾了這杯。」又斟酒道:「李調乾了這杯。」又斟酒,在大廳的北面(面對平公)坐下乾了酒。走下臺階,跑著出去。
平公喊他進來,説:「蕢,剛纔我心想你可能要開導我,因此不跟你説話。你罰師曠喝酒,是爲什麽啊?」(杜蕢)説:「子日和卯日不演奏樂曲(據説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縣於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紂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後代君王引以爲戒,以子卯日爲『疾日』,不演奏樂曲)。知悼子還在堂上(停靈),這事與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師曠,是太師啊。(他)不告訴您道理,因此罰他喝酒啊。」「你罰李調喝酒,(又是)爲什麽呢?」(杜蕢)説:「李調,是君主身邊的近臣。爲了一點喝的一點喫食忘記了君主的忌諱,因此罰他喝酒啊。」「你自己(罰自己)喝酒,(又是)爲什麽呢?」(杜蕢)説:「我杜蕢,膳食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務,卻敢干預(對君主)講道理防範錯誤的事,因此罰自己喝酒。」平公説:「我也有過錯啊。斟酒來罰我。」杜蕢洗乾凈然後高高舉起酒杯。平公對侍從們説:「如果我死了,千萬不要丢棄這酒杯啊。」
直到今天,(人們)敬完酒後,都要高舉酒杯,叫作「杜舉」。
注釋
知(zhì)悼子:春秋時晉國大夫,知罃。知莊公的兒子。悼是他的謚號。
平公:晉平公,名彪。
師曠:晉國的樂官。
李調:晉平公的近臣。
侍:作陪。
鼓鐘:敲鐘。
杜簣(kuì):《左傳》作「屠蒯(kuǎi)」,晉國的宰夫。寢:寢宮。古時天子的叫燕寢,諸侯的叫路寢。
酌:斟酒。
堂上北面坐飲之:古時人君的位置朝南,臣子見君時則面嚮北。杜簣北面而坐,以面嚮國君行臣禮了。坐:即跪。因爲古時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跪在席上,屁股坐在腳後跟上,屁股稍稍離開腳後跟就成爲跪了,所以跪也叫坐。但坐不可以叫跪。
降:下階。
趨:快走。
曩者:剛纔。
子卯不樂:夏桀以乙卯日死,商紂以甲子日亡,古人把它叫做疾日,所以做國君的不舉樂。
在堂:指知悼子的靈柩還放在家裏沒有下葬。
斯其爲子卯也大矣:古時國君對於卿大夫,人剛死不舉樂,人剛下葬不喫肉。悼子是親近的大臣,死了還沒有下葬,人君的哀痛,應當甚於桀紂的疾日,所以説大於子卯。
太師:樂官之長。
褻臣:輕慢的近臣。
疾:疾日,猶言惡日、忌日。
宰夫:主管國君膳食的小官。
匕:古代指飯勺。
與:參與,與聞。知:知諫。防:防閑。敢與知防,是説杜蕢不過是一個宰夫,又敢參與知諫爭防閑之事,這是越級行爲。
爵:酒器。
揚:舉起。
觶(zhì):古時飲酒用的器皿。
序
杜蕢揚觶是屬於《杜蕢揚觶》的一個故事,出處《禮記·檀弓》。
賞析
杜蕢進諫,如果當時直接指出平公的不是,平公未必能接受。於是在罰酒三杯之後,即快步走出,引起平公的怪異;待平公主動問及,他纔一一説出,平公也就爽然自失,不得不接受了。杜蕢可說是個善於提意見的人。
無名氏的其他作品
- 《 山海經 · 海經 · 海外東經 》 —— [ 秦 ] 無名氏
- 《 三秦民謠 》 —— [ 秦 ] 無名氏
- 《 禮記 · 檀弓 · 有子之言似夫子 》 —— [ 秦 ] 無名氏
- 《 山海經 · 海經 · 海內北經 》 —— [ 秦 ] 無名氏
- 《 桑生李樹 》 —— [ 秦 ] 無名氏
- 《 秦駐碑 》 —— [ 秦 ] 無名氏
- 《 山海經 · 海經 · 海外北經 》 —— [ 秦 ] 無名氏
- 《 山海經 · 海經 · 大荒南經 》 —— [ 秦 ] 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