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昌國濟汝舟長老

西江禪伯住東溟,境接蓬萊地最靈。 析木秋濤浮座白,扶桑朝影拂檐青。 已無鶴近雲間錫,祇有龍聽月下經。 李白騎鯨天上去,題詩誰復扣巖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析木:古時指秋分時節,樹木開始落葉。
  • 扶桑:神話中的樹木,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
  • 鶴近雲間錫:指仙鶴靠近雲端的景象,錫指仙鶴。
  • 騎鯨:比喻仙人或高士的出行方式。
  • 巖扃:山洞的門。

翻譯

西江的禪師居住在東海之濱,那裏的環境與蓬萊仙境相接,地靈人傑。 秋分時節,海浪拍打着岸邊,使得座位周圍泛起白色的浪花; 早晨,太陽從扶桑樹上升起,其光芒拂過屋檐,呈現出青翠的色彩。 這裏已經看不到仙鶴靠近雲端的景象,只有龍在月光下聆聽佛經的聲音。 李白如同騎着鯨魚昇天而去,現在還有誰能像他那樣,題詩敲響山洞的門扉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長老居住地的仙境般景緻,通過「析木秋濤」、「扶桑朝影」等意象,展現了自然與神話的交融。詩中「已無鶴近雲間錫,祇有龍聽月下經」一句,既表達了對往昔仙境景象的懷念,又體現了對長老修行生活的讚美。結尾以李白騎鯨昇天的典故,寄託了對高士的敬仰與對詩才的嚮往。

丁鶴年

丁鶴年

鶴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爲鉅商,以其貲歸元世祖,世爲顯官。父職馬祿丁,官武昌縣達魯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鶴年年十八,值兵亂,倉卒奉母走鎮江。母歿,鹽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臺省交闢不就。時方氏深忌色目人,鶴年轉徙逃匿,旅食海鄉,爲童子師,或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先是生母馮阻絕東村,病死,瘞廢宅中。道既通,鶴年還武昌,痛哭行求,夢其母以告,蹤跡得之。齧血沁骨,棺斂以葬。晚年屏絕酒肉,廬父墓以終其身,明永樂間卒。烏斯道爲作《丁孝子傳》,戴叔能作《高士傳》,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詩謂「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於五七言近體」。澹居老人題《海巢集》亦云:「忠義慷慨,有《騷》《雅》之遺意。」鶴年家世仕元,諸兄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遭時兵亂,不忘故國。嘗有句雲:「行蹤不逐梟東徙,心事惟隨雁北飛。」亦可悲也。錄其詩爲元季諸人後勁,而兩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