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行馬上縱目山川愴然追念余祖九齡公至宋世傑公皆孤忠表表凜然萬古

處處洶洶苦戰征,炎方烽火幾時平。 雨聲遍灑孤臣淚,風景空憐異代情。 國破匈奴千古恨,心懸明主一身輕。 唐朝宋室家聲在,肯使吾曹落後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孤臣:指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
  • 炎方:泛指南方炎熱地區。“炎”,yán。

繙譯

処処都是激烈苦戰征伐的景象,這南方的烽火什麽時候才能平息。雨水遍灑猶如孤臣的淚水,這景象徒然讓人憐惜異代的情懷。國家被匈奴侵擾有千古的遺恨,心裡衹掛唸著賢明的君主而把自身看輕。唐朝和宋代的家族聲譽還在,怎能讓我們這些人落在後麪背負不好的名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感慨和對先輩的追唸以及自己的志曏。詩中通過描繪戰火遍地、雨水如淚等景象,營造出一種悲愴的氛圍。詩人以孤臣自比,顯示出其忠誠和無奈。“國破匈奴千古恨”表達了對國家遭難的遺憾與悲憤,而“心懸明主一身輕”則躰現其對君主的忠誠和忘我之精神。最後強調要繼承唐宋家族的聲譽,不甘落後,展現了詩人的抱負與使命感。整首詩感情深沉,意境悲壯。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