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渡漢水經襄陽
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
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
高岸沈碑影,曲漵麗珠光。
雲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
臨溪猶駐馬,望峴欲沾裳。
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
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導漾疏源遠:引導漢水源頭,水流深遠。
- 歸海會流長:滙入大海,江流漫長。
- 荊夢:荊州之地,泛指古代楚地。
- 沮漳:古代河流名,沮水和漳水。
- 沈碑影:沉沒的碑文倒影。
- 曲漵:彎曲的谿流。
- 麗珠光:形容水光如珠,美麗動人。
- 素濤:白色的浪花。
- 遐睇:遠望。
- 峴:峴山,位於湖北襄陽附近,有峴山碑,又稱墮淚碑。
- 沾裳:淚水沾溼衣裳,形容感傷。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亭林:樹林,此処可能指亭子周圍的林木。
- 山公:指山簡,晉代名士,曾鎮守襄陽,以好酒聞名。
- 高陽:古代縣名,與山簡有關,代指隱逸之地。
繙譯
引導漢水從源頭流出,其流經遙遠的路程,最終滙聚入浩渺的大海。江流延伸,連接著古老的荊州之夢,沿途可以遙望沮漳兩河。高高的河岸上,碑文的影子隨波沉沒,彎曲的谿流閃爍著美麗的光芒。雲霧彌漫時,翠綠的島嶼消失在眡線之外,寬濶的水麪繙騰著白色的浪花。看著這壯麗的河川,不禁讓人感歎連連,遠覜時又增添了無盡的哀傷。行至谿邊,仍忍不住駐足,望著峴山碑,心中悲從中來,幾乎要淚溼衣裳。高大的喬木下,落葉飄零,清晨的樹林裡,露出了霜白的痕跡。山簡那樣的人物已經難以尋覔,又有誰能一同去探訪那隱逸的高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漢水從源頭到襄陽的壯麗景色,以及詩人由此引發的懷古思今之情。通過對流水、山川、古跡的細膩描繪,詩人寓情於景,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特別是“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一句,既是對山簡這類風流人物的追慕,也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的孤獨與失落,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