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 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拼音

所属合集

#白露 #露

賞析

夜晚凝成的白露,清晨就被奔跑的馬蹄給踩散了。花圃裏花兒都開了,渡船駛入溪中。 靠着小几觀賞水中的魚兒,揮着鞭子驚到了棲息的鳥兒。看到這些風景,才知道秋天的美麗。 這首詩描寫了秋天幾種景物,抒發了作者閒適自得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露:秋季的露水,此時已轉涼,清晨可見。
  • 團甘子:指露水凝聚在甘甜的果實上。
  • 清晨散馬蹄:馬蹄踏過清晨的露水,聲音清脆。
  • :園子,種植果蔬的地方。
  • 連石樹:樹木與石頭相連,形容景色自然。
  • 船渡入江溪:乘船渡過小溪,通往江邊。
  • 憑几看魚樂:靠着几案欣賞魚兒遊動的樂趣。
  • 回鞭:揮鞭,此處指驅趕。
  • 急鳥棲:催促鳥兒歸巢,以免打擾寧靜。
  • 秋實美:秋季的碩果,豐收的美好景象。
  • 幽徑恐多蹊:幽深的小路恐怕會有很多小徑,暗示豐收後可能有人來採摘。

翻譯

清晨的露珠聚成圓潤的甘子,馬蹄踏過,聲音清脆。園子延伸至岩石環繞的樹木旁,我們乘船穿越江邊的小溪。倚着桌几,欣賞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快樂,揮鞭催促鳥兒歸巢,怕它們受驚。漸漸地,我領略到秋天碩果的豐美,擔心那幽靜的小徑會被採摘者踩出許多小徑。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描繪秋日田園風光和收穫季節的喜悅之作。通過「白露團甘子」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清新與甜美,而「清晨散馬蹄」則以動態畫面傳達了生活的活力。詩人不僅關注自然之美,還關心動物的生活,如「看魚樂」、「急鳥棲」,體現了他的仁愛心。最後一句「幽徑恐多蹊」流露出對田園和諧與寧靜的擔憂,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辛勤耕耘的同情以及對社會公平的期盼。整首詩語言樸素,意境深遠,富有生活氣息。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