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 · 正宫 · 譏貪小利者

奪泥鷰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 虧老先生下手!
拼音

注釋

奪泥鷰口:從鷰子口裏奪泥。 削鐵針:從針頭上削鐵。 刮金佛面:從佛像面上刮金。 鵪鶉:鳥名,頭小尾短,似雞雛。 嗉:鳥類食囊。 鷺鷥:水鳥名,腳瘦頸長而喙強,棲沼澤中,捕食魚類。 劈:用刀刮。 精肉:瘦肉。 刳:剖、刮。 老先生:本稱極尊者,這裏用來諷刺官僚、地主。

起首三句,在三個分述和一個總括中,無一字言「貪」,而貪者形象自然躍然紙上。五六七句用三個逐步深入的意象,繼續挖掘貪者之心:對一切可以撈一把的事物,從不輕易放過。鵪鶉吞到嗉裏的豌豆,他要掏出;鷺鷥細長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內,他要刮出脂油。這一系列藝術的誇張和形象的比喻,鮮明地突出了「貪小利者」的本質。結句精警,抨擊有力。所謂「老先生」者,實指元代的各級官吏。

賞析

奪泥鷰口:春天鷰子築巢的時候,是靠着小小的嘴一口一口地銜來泥巴、樹枝、羽毛等,一點一點地堆垛起來。一口泥,大約只有人的小指頭蛋大小。一隻巢,也不知道需要鷰子風裏雨裏飛多少個來回才能築好。可是這個人卻絲毫不憐恤這小小生靈生存的艱辛,不嫌棄它們口裏那一點點泥的微不足道,硬是從它們口裏奪下一口口泥來! 削鐵針頭:其實別說針尖,就是一棵針掉在地上,人們也得摸索半天才能找到。可是這個人硬是能從針頭上削下一塊鐵來拿走! 刮金佛面細搜求:佛教寺廟裏的佛像大多是泥塑或銅雕,表面局部或全身鍍金。佛既是徹底悟道者,又是能救濟諸難普度衆生,是佛教中最高的膜拜對象。然而,在這個人眼裏,佛像完全沒有了這種神聖的意義,其所有的價值只在於佛面上那一層薄薄的鍍金。他可以全然不顧對佛的冒犯與褻瀆,只專心於用刀小心地刮下佛面薄薄的金層。 無中覓有:「無」是一般人眼中的無,「有」是這個人尋覓到的有。他總能在別人都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找到「可揩之油」、「可拔之毛」,讓人無法不佩服其眼光的精到敏銳。鑽進錢眼的人看什麼都是錢,在空裏都能看出錢來! 鵪鶉嗉裏尋豌豆:野生的鵪鶉體重僅有百克左右。你可以想象它的嗉子,即食囊有多大,食量又能有多大。這個人可不嫌小。他把鵪鶉捉來,要從它小小的食囊裏找到它吃下的豌豆拿走! 鷺鷥腿上劈精肉:鷺鷥腿長而細瘦,體重不到一斤,體態小巧輕盈。站在田裏的稻子杆上,連稻子杆也壓不彎。據研究,鷺鷥的腿肌約佔體重的22%,也就是不到百克的樣子。這個人也不嫌它腿瘦,拿了刀子要把它腿上的瘦肉全都刮下來拿走! 蚊子腹內刳脂油:當我們被蚊子叮咬之後試圖消滅它們的時候,會覺得它們太微小而靈活了,而這個人卻不僅能將蚊子抓住,而且還能將它的腹部剖開,用刀將它腹內貯藏的脂肪全都挖出來。我想,這位先生一定是一位高明的外科醫生,你看他手下的活,又是鵪鶉又是鷺鷥的,特別是蚊子,這手術可是需要極爲精細嫺熟的手法的。只是難免有疑惑:即使他的視力達到5.2,恐怕也不足以應付這樣的精微手術吧?他也許需要放大鏡甚至顯微鏡吧?手術刀也是一個問題:多小的手術刀才能用來解剖蚊子的腹部並用來刮脂? 虧老先生下手:虧了有你老先生才下得了這樣的辣手!老先生,本稱極尊者。這裏卻有的盡是諷刺,反話正說,乾淨利索卻又幽默有力。換了現在的網文,應該說:「呵呵,暈死!」,驚訝到目瞪口呆,無話可說。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奪泥鷰口:從燕子口中奪泥。鷰,同「燕」。
  • 削鐵針頭:在針頭上削鐵。
  • 刮金佛面:刮拭金佛的臉面。
  • 搜求:尋求,探求。
  • 鵪鶉(ān chún):鳥名。
  • (sù):鳥類食管後段暫藏食物的膨大部分。
  • 鷺鷥(lù sī):鳥名。
  • (kū):挖,剖。

翻譯

從燕子嘴裏奪取泥土,從針頭上削下鐵來,從金佛臉上細細刮取金子:在沒有之中去尋覓有。在鵪鶉的嗉囊裏尋找豌豆,在鷺鷥的腿上劈取精肉,在蚊子的肚子裏挖出脂肪油。虧了這位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賞析

這首元曲用極其誇張的手法,生動地諷刺了那些貪得無厭、極盡搜刮之能事的人。曲中通過「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這些荒誕離奇的描寫,將貪婪者可笑又可憎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表達了對這類貪婪、吝嗇、小氣之人的強烈批判和嘲諷。語言詼諧幽默,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無名氏

元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4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