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會大饗歌十一首其三食舉歌

燔黍設教。禮之始。五味相資。火爲紀。平心和德。在甘旨。 牢羞既陳。鍾石俟。以斯而御。揚盛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燔黍設教:古代祭祀時以烤熟的黍米開始,象徵着教育人民的基本禮儀。
  • 禮之始:禮儀的最初階段或基礎。
  • 五味相資:指食物的五種基本味道(酸、甜、苦、辣、鹹)相互配合,豐富飲食。
  • 火爲紀:火在這裏象徵烹飪和加熱,是製作食物的重要工具。
  • 平心和德:保持心態平和,品德高尚,體現在食物的享用中。
  • 在甘旨:享受美好的滋味,寓意生活中的和諧與滿足。
  • 牢羞既陳:豐盛的祭品已經擺好。
  • 鍾石俟:等待敲響鐘鼓,可能是在準備宴會開始的信號。
  • 以斯而御:以此來引導人們遵循正確的禮制。
  • 揚盛軌:弘揚和保持高尚的禮儀傳統。

翻譯

烤熟的黍米作爲開場,這是禮儀的起點,五味交織,烹飪技術是關鍵。懷着平和之心,品味美德,享受美食。滿桌佳餚已備好,只待鐘聲悠揚,以此引領大家遵循盛大的規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隋朝祭祀儀式中的餐飲環節,不僅強調了食物在禮儀中的重要性,還體現了古人對和諧、美德以及秩序的尊重。通過「燔黍設教」這一細節,我們看到了古人借食物傳遞教化的精神。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中國宴會文化中的禮儀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