斸蕨行

淸晨上南坂,蕪草深没腰。 黃雲冒山起,雪花零亂飄。 雪子穿棕笑,雪花漫棕衣。 飄衣溼尙可,懸愁空筐歸。 土皮滑白斸斷柄,短莖泥重淘寒井。 黃茅葢頭雪侵領,奮椎力盡剛過頸。 綿綿咽咽聲可憐,阿兒涕墮牽絲餅。 流泉渾渾濁如藍,朦朧猶見伶仃影。 伶仃相扶過眼前,黃綿襖子雀兒氊,夢裡春光快活天。 君不見馬槽□□□東去,雪花洒血痕丹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斸(zhú):砍,這裏指挖。
  • 雪子:霰(xiàn),一種不透明的小冰粒。
  • 懸愁:發愁。
  • 土皮:表層的泥土。
  • 渾渾:渾濁的樣子。
  • 牽絲餅:麪條。

翻譯

清晨我登上南邊的山坡,荒草叢生深深沒過了腰。黃色的雲霧從山間涌起,雪花紛紛揚揚零亂飄灑。雪粒穿過棕蓑發出聲響,雪花落滿了我的棕蓑衣。雪花打溼蓑衣倒還罷了,只發愁會空着竹筐回去。表層泥土溼滑挖斷了鋤柄,蕨菜短莖沾滿泥在寒井中淘洗。黃茅草蓋在頭上寒雪侵入衣領,奮力揮動鋤頭用盡力量纔剛把蕨菜挖出。傳來綿綿咽咽可憐的聲音,孩子哭得涕淚漣漣如牽絲餅。山泉水渾濁得如同藍色,在朦朧中似乎還能看見自己伶仃的身影。那孤獨伶仃相互扶持的情景閃過眼前,穿着黃綿襖和雀兒氈,彷彿夢到了春光裏快活的日子。你難道沒看見那馬槽邊的什麼向東流去,雪花灑落下帶着鮮豔的血痕 。(原詩中「馬槽」後缺三字,暫以「□□□」代,影響部分翻譯與理解完整性)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艱難困苦的生活場景及複雜悽苦的心境。開篇描繪清晨上山挖蕨菜時的環境惡劣,雜草叢生,風雪交加。通過對雪落在身上等細節描寫,不僅展現出時令的寒冷,更烘托出內心的愁苦。「飄衣溼尚可,懸愁空筐歸」直白地道出怕挖不到蕨菜空手而歸的焦慮。詩中描述挖蕨過程的艱辛,「土皮滑白斸斷柄」等句刻畫了勞作的不易。詩人還穿插孩子的哭聲,進一步渲染了家庭困苦的氛圍。「朦朧猶見伶仃影」則直抒孤獨淒涼之感,最後兩句隱隱透出對社會現實的悲憤之情,全詩瀰漫着濃厚的哀傷憂愁,情感真摯且具感染力,借日常挖蕨之事表現出生活的艱難和命運的無奈 。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