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次用所和詩的韻作詩。
- 石末公:具體人物,需結合更多背景資料詳考。
- 悽惻:qī cè,形容悲傷、痛苦。
- 鉤陳:星座名,這裏可能有特別象徵意義,在古代常與天象、朝廷等概念相關聯,這裏結合語境似指朝廷。
- 哀籲:悲哀地呼喊、禱告。
- 顰:pín ,皺眉。
- 乾坤:指天地。
- 三島: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這裏可能代指局勢等像海上的波浪一樣動盪。
- 兩淮:地區名,當時可能指代淮河流域一帶地區,「歲月兩淮塵」意思是這些地區的歲月在紛爭等中充滿塵土(即動盪不安) 。
- 和調:協調和諧,這裏應指政事等方面的協調治理。
- 嗚呼:嘆詞,表示嘆息。
- 畎畝人:quǎn mǔ rén,指農民,這裏泛指普通百姓 。
翻譯
旱情持續卻有着多雨的跡象,懷着悲傷痛苦的心情祈望着朝廷。悲哀的呼聲什麼時候才能傳到上天(朝廷)那裏呀,整日裏都是愁眉不展緊皺着眉頭。天地之間像那傳說中三島的海浪一般動盪,淮河流域一帶的歲月滿是風塵(動盪不安)。不要再問政事協調治理之類的事情了,哎,可憐那普通的百姓啊。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對旱情以及百姓艱難生活的深切關注。首聯「旱天多雨意,悽惻望鉤陳」直接表達出在乾旱時期人們渴望降雨(可能也暗指期望朝廷有所作爲)的迫切心情,「悽惻」一詞將那種悲傷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頷聯「哀籲何時達,愁眉盡日顰」進一步描寫了百姓悲哀呼喊卻不知能否被聽到的無奈,和整日憂愁皺眉的困苦模樣。頸聯 「乾坤三島浪,歲月兩淮塵」氣勢宏大又飽含憂思,以天地間的動盪和兩淮地區的不安,展現了整體環境的不穩定和社會的滄桑變化。尾聯「莫問和調事,嗚呼畎畝人」則是一聲沉重的嘆息,表達了作者對政事難以達到理想調和狀態的無奈,以及對飽受苦難的普通百姓深深的同情。全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從個體的情感表達上升到對國家局勢和蒼生命運的憂慮,體現出劉基心繫民生、憂心忡忡的文人情懷和對時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