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敘述三首 其三
註釋
- 爲令既不卒: 爲令:擔任縣令。 不卒:沒有任職到任期結束 。
- 三輔近:三輔,漢朝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爲三輔,這裏泛指京城附近地區。「三輔近」指邢州離京城較近 。
- 湘水投:用屈原被放逐投湘水的典故,這裏指被貶謫般的心境。
- 葺(qì):修繕。
- 俶(chù)裝:整理行裝。
- 遵廣陸:遵,沿着;廣陸,寬闊的陸路。
- 裁苜蓿(mù xu):種植苜蓿。
- 驊騮(huá liú):泛指駿馬,這裏有人才之意。
- 雕瘵(zhài):凋敝,指百姓生活困苦。
- 閭閻(lǘ yán):指平民百姓。
- 徵召:徵,同「徵」。指徵調人力。
- 戴星:頂着星星,形容早出晚歸,忙碌公務。
- 宣風:宣揚教化。 皇猷(yóu):帝王的謀劃、政令。
- 校讎(chóu):校對書籍,考訂正誤。
- 吏隱:指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 稅駕:解駕,停車,指休息或歸宿。
翻譯
擔任縣令沒能任職期滿,不久便升遷到邢州做輔佐之官。雖說邢州離京城挺近,但我此刻的心境和被流放到湘水邊上沒什麼差別。路過家鄉時修繕先人的房屋,內心已決心要返回田園。因而在人生的岔路口傷心哭泣,進退都不由自主。但又實在貪戀那微薄的俸祿,只好整理行裝登上遠行的船隻。一路前行到達齊魯之地,園中的石榴花開得正豔。捨棄船隻踏上寬闊的陸路,道路兩旁滿是梨棗樹。剛看到種植的苜蓿,進入邢州後就打聽這兒的人才情況。當下應當安撫困苦的百姓,追求千里馬般的人才只能暫且放下。減少對百姓的徵調,讓上下都沒有怨恨。汝南一帶向來有很多名士,太守也被稱讚是賢能的官員。他天不亮就起來處理民政事務,宣揚教化傳佈皇上的政令。郡中的事務一天天稀少簡單,我也得以藉此獲得些閒暇。閉門謝客減少應酬,得以專心校對古書。自己能有這般吏隱的生活,公務之餘每每悠閒自在。只是辜負了我平生的志向,也無法爲聖明之世分憂解難。靜靜地等待黃河的冰面消融,然後卸下行囊迴歸山林田園。
賞析
這首詩圍繞作者任職邢州的經歷與心境展開。開篇寫任職縣令未終而遷邢州,心中既有仕途不如意的失落,又有類似被貶的落寞。路過家鄉修葺老屋欲歸田園,卻又因貪戀祿位而繼續前行,體現了內心的矛盾糾結。旅途中景色描寫,如石榴花開、梨棗滿道,略添旅途的美好。到了邢州,作者將關注點放在百姓疾苦和地方治理上,「撫雕瘵」的想法盡顯其恤民情懷,也認識到追求賢才需以民生爲先。詩中對太守賢能的誇讚,「戴星理民政,宣風達皇猷」展現出地方良好的治理局面。而作者自己借吏隱生活,以校書爲樂,貌似閒適卻難掩壯志未酬的遺憾,「但負平生志,莫分聖世憂」直白地表達了其不能施展抱負、爲朝廷分憂的惆悵,末尾「稅駕歸林丘」又表露出渴望歸鄉隱居的最終心願。全詩在情感上覆雜深沉,在展示任職經歷與心境轉變中,反映出作者對人生軌跡、仕途追求和社會責任的多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