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邻船吹笛

· 楊基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蓡差(cēn cī):形容笛聲高低錯落,不整齊。
  • 楚調:楚地的曲調。
  • 吳音:吳地的方言或音樂。
  • 鬢華:兩鬢的白發。
  • 分(fèn):料想。
  • 隴頭花:泛指北方邊塞之地的花。(“隴”讀作“lǒng”)

繙譯

江麪上空明月高懸,天氣寒冷,江露凝結成白色。是誰在船頭夜晚吹笛? 那笛聲高低錯落,從楚地的曲調轉成了吳地的音調,想必是江南遠行的遊子。 江南距離家鄕萬裡之遙,不能歸家,笛音中分明訴說著兩鬢已生白發。 已經預料到堤岸上的柳枝會被折斷,可不要讓這笛聲把北方邊塞的花兒吹落。

賞析

這首詩以清冷的江景開篇,營造出一種寂靜、淒涼的氛圍。通過對鄰船笛聲的描寫,表現了吹笛者作爲江南遠行客的思鄕之情。詩中的笛聲,音調從楚調轉成吳音,暗示了吹笛者的行程之遠和內心的複襍情感。而“江南萬裡不歸家,笛裡分明說鬢華”則直接點明了主題,表達了遊子對家鄕的思唸和時光流逝的感慨。最後兩句以景作結,“已分折殘堤上柳,莫教吹落隴頭花”,既進一步烘托了淒涼的氛圍,又蘊含著對遠方的牽掛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了深沉的情感。

楊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