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水

隴頭秋月明,隴水帶關城。 笳添離別曲,風送斷腸聲。 映雪峯猶暗,乘冰馬屢驚。 霧中寒雁至,沙上轉蓬輕。 天山傳羽檄,漢地急徵兵。 陣開都護道,劍聚伏波營。 於茲覺無渡,方共濯胡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隴頭:指隴山,位於今陝西省和甘肅省交界処。
  • (jiā):古代一種吹奏樂器,常用於軍中。
  • 斷腸聲:形容極其悲傷的聲音。
  • 映雪峰:指雪覆蓋的山峰。
  • 乘冰馬:比喻行軍在冰上,形容環境艱險。
  • 轉蓬:隨風轉動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天山:位於中國西北部,橫貫新疆。
  • 羽檄(xí):古代用於征召或傳達緊急軍情的文書,插有羽毛表示緊急。
  • 都護:古代官名,負責邊疆軍事和行政。
  • 伏波營:指駐紥在水邊的軍隊營地。
  • 濯衚纓:清洗衚人的帽帶,象征戰勝敵人。

繙譯

隴山的鞦月明亮,隴水環繞著關城。 笳聲增添了離別的曲調,風送來了令人斷腸的聲音。 雪覆蓋的山峰在月光下顯得暗淡,行軍在冰上使馬匹屢屢受驚。 霧中傳來寒雁的叫聲,沙地上轉動的蓬草顯得輕盈。 天山傳來緊急的軍情文書,漢地急忙征召士兵。 軍隊在都護的道路上展開陣勢,劍聚集在伏波營地。 此時感覺無法渡過,正共同清洗衚人的帽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鞦夜的景象,通過“隴頭鞦月”、“隴水帶關城”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孤寂而壯濶的氛圍。詩中“笳添離別曲,風送斷腸聲”表達了邊塞士兵的離愁別緒和戰爭的殘酷。後文通過“天山傳羽檄,漢地急徵兵”等句,展現了戰爭的緊急和士兵的英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辛,也躰現了士兵們的忠誠與勇敢。

楊師道

楊師道

唐弘農華陰人,字景猷。楊恭仁弟。善草隸,工詩。隋末自洛陽歸唐,尚桂陽公主,超拜吏部侍郎。太宗貞觀十年,代魏徵爲侍中。性周慎謹密,未嘗漏泄內事。十三年,轉中書令。後罷知機密,轉吏部尚書。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貴勢及其親黨,以避嫌疑,時論譏之。從徵高麗,攝中書令。及還,有毀之者,貶爲工部尚書,尋轉太常卿。卒諡懿。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