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春日望海
春山臨渤海,徵旅輟晨裝。
回瞰盧龍塞,斜瞻肅慎鄉。
洪波回地軸,孤嶼映雲光。
落日驚濤上,浮天駭浪長。
仙台隱螭駕,水府汎黿樑。
碣石朝煙滅,之罘歸雁翔。
北巡非漢後,東幸異秦皇。
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場。
龍擊驅遼水,鵬飛出帶方。
將舉青丘繳,安訪白霓裳。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應和別人的詩。
- 聖制:指皇帝所作的詩。
- 春山:春天的山。
- 渤海:中國北方的海。
- 徵旅:遠行的隊伍。
- 輟晨裝:停止早晨的裝束,即停止行進。
- 盧龍塞:古代邊塞名,位於今河北省。
- 肅慎鄉:古代東北地區的民族。
- 洪波:巨大的波浪。
- 回地軸:形容波浪翻滾,如同轉動地球的軸。
- 孤嶼:孤立的小島。
- 雲光:雲彩的光輝。
- 驚濤:洶涌的波濤。
- 浮天:形容波浪高漲,似乎觸及天空。
- 駭浪:令人驚駭的波浪。
- 仙台:神話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 螭駕:神話中龍的一種,這裏指仙人的車駕。
- 水府:神話中水神的居所。
- 汎黿梁:泛舟於大黿背上,形容水府的景象。
- 碣石:山名,位於今河北省。
- 之罘:古代地名,位於今山東省。
- 歸雁:南飛的雁。
- 北巡:向北巡遊。
- 東幸:向東巡遊。
- 搴旗:舉起旗幟。
- 羽林客:指皇帝的侍衛。
- 跋距:跳躍。
- 少年場:年輕人的聚集地。
- 龍擊:龍的力量。
- 遼水:遼河。
- 鵬飛:大鵬鳥飛翔。
- 帶方:古代地名,位於今朝鮮半島。
- 青丘:神話中的仙境。
- 繳:箭。
- 白霓裳:白色的仙衣。
翻譯
春天的山脈俯瞰着渤海,遠行的隊伍停止了早晨的裝束。回頭望向盧龍塞,斜視着肅慎鄉的方向。巨大的波浪翻滾,如同轉動地球的軸,孤立的小島映照着雲彩的光輝。落日下的波濤令人驚駭,波浪高漲似乎觸及天空。仙人的車駕隱藏在仙台,水神的居所中泛舟於大黿背上。碣石山的朝煙消散,之罘的歸雁南飛。向北巡遊並非漢朝皇帝,向東巡遊則不同於秦皇。舉起旗幟的是皇帝的侍衛,跳躍在年輕人的聚集地。龍的力量驅使着遼河,大鵬鳥飛翔過帶方。將舉起箭矢於青丘,安然訪問穿着白色仙衣的仙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山脈俯瞰渤海的壯麗景象,通過回望邊塞和斜視遠方的民族,展現了徵旅的遼闊視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如仙台、水府等,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色彩。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生動描繪,如洪波回地軸、孤嶼映雲光等,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遠行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楊師道
唐弘農華陰人,字景猷。楊恭仁弟。善草隸,工詩。隋末自洛陽歸唐,尚桂陽公主,超拜吏部侍郎。太宗貞觀十年,代魏徵爲侍中。性周慎謹密,未嘗漏泄內事。十三年,轉中書令。後罷知機密,轉吏部尚書。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貴勢及其親黨,以避嫌疑,時論譏之。從徵高麗,攝中書令。及還,有毀之者,貶爲工部尚書,尋轉太常卿。卒諡懿。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