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序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爲五十篇。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採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爲君、爲臣、爲民、爲物、爲事而作,不爲文而作也。
拼音

譯文

序說:所有九千二百五十二個字,斷爲五十篇。每首詩的句和字沒有固定的格式,句數和字數根據要表達的內容來決定,不受詩歌形式的束縛。採用每首詩的第一句作題目,在全詩的末尾幾句中明白地點出主題和寫作目的,這是繼承了《詩三百》的優良傳統。其語言質樸淺顯,想見到的人容易明白的。其議論坦率而感情激動,想知道的人警惕的。作品中所寫的事情,都是經過考查而有根據的。其詞句通暢流利而有音樂性,可以傳播到樂章歌曲的。總而言之,爲君王、爲臣子、爲黎民、爲物、任事而作,不是爲詩歌而作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新樂府:一種用新題來寫時事的樂府體詩。
  • (hé):真實、詳實。

翻譯

序言說:總計有九千二百五十二字,截成五十篇。每一篇沒有固定的句子數量,每一句沒有固定的字數,只關聯於意旨,不關聯於文辭。開頭的句子標明它的題目,結尾的部分彰顯它的志向,這是《詩經》三百篇的義理。它的文辭質樸而且直接,想看到的人容易明白;它的話語直率而且懇切,想聽到的人會深深受到警誡;它所寫的事情真實而且詳實,讓採集的人能傳播讓人相信的內容;它的體制通順而且自然,可以在樂章歌曲中傳唱。總之,是爲君主、爲臣子、爲民衆、爲事物、爲事件而創作,不是爲了文辭而創作。

賞析

這段序主要闡述了白居易新樂府詩的特點和創作宗旨。強調詩歌內容和意義的重要性,不追求華麗的形式。質樸、直接、懇切的風格,讓詩歌更易於理解和產生感染力,同時注重事實的真實性。其目的是通過詩歌來反映社會現實和表達各種思想,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積極的社會意義,體現了白居易對詩歌社會功能的深刻認識和追求。這種創作理念對後世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