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 · 紅繡鞋 · 警世

才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裏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怒也怎生饒,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呂:宮調名。宮調是用以限定曲子的音高及調式的。
  • 紅繡鞋:曲牌名。
  • 喝道:官員出行時,衙役在前邊吆喝開道,叫行人迴避,以顯示威風。
  • 只這的:就是這。
  • 根苗:根源,禍根。
  • :一直,徑直。
  • :才,剛剛。
  • 怎生:怎樣,如何。

翻譯

剛剛騎上馬就有人齊聲吆喝開道,可就是這種威風排場,便是把人送到倒黴境地的禍根,一直把人引到深深的災禍陷阱裏,纔開始心裏發慌焦心。大禍臨頭能往哪裏去躲避呢,上天惱怒了又怎麼可能寬容饒恕,那從前耀武揚威的架勢一下子就全沒了。

賞析

這首散曲名爲「警世」,是張養浩對封建官場的腐敗現象發出的深沉感慨和警誡。開篇描繪「才上馬齊聲兒喝道」這一典型的封建官員出巡場景,盡顯官員威風,然而筆鋒一轉,指出這威風實是「送了人的根苗」,揭示出這種威風背後潛藏的禍患。接着通過描述陷入災禍時「禍來也何處躲,天怒也怎生饒」的狼狽和無奈,對比官員先前威風八面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創作手法生動地展現出追逐虛榮威風最終會帶來嚴重後果,警示世人莫被官場權勢虛榮所迷惑,具有深刻的現實教育意義。語言通俗易懂但蘊含深刻內涵,體現了張養浩散曲作品鍼砭時弊的特色。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