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雁兒落帶得勝令(三首)

往常時爲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東籬;往常時俯仰承權貴,如今逍遙謁故知;往常時狂癡,險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課會風花雪月題。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倚杖立雲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山也愛咱。 也不學嚴子陵七裏釣灘,也不學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學賀知章乞鑑湖,也不學柳子厚遊南澗。俺住雲水屋三間,風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鬧,且傾昆化頂上看。身安,倒大來無憂患;遊觀,壺中日月寬。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早朝:清早起來朝拜皇帝。封建時代,百官事先集於殿廷,等待早朝,叫做待漏。王禹偁的《待漏院記》對此作了細緻的描寫。 秉笏立丹墀:拿着朝笏站在紅色的石階上。彤墀,古代王宮前的石階,以紅色塗飾。 俯仰承權貴;看權貴們的顏色行事。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從俗浮沉,與時俯仰。” 笞杖徒流罪:古代的刑法。笞,用竹杖或藤條打人的背部或臀部。杖,用木棍打背脊、臀部或腿部的刑罰。徒,沒收爲奴錄的刑罰。放逐,流放。 風花雪月:這裏指描寫四時景色的詩文。 山因雲晦明:言云來山就昏暗,雲去山就明朗。 雲沙:即平沙,地勢較高的沙地。 山家:山中人家,多指隱士的住處或僧人的寺觀。 “我愛山”三句。這是化用辛棄疾《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句意。行踏,行走。 “嚴子陵”句:見前鄧玉賓之子《雁兒落帶得勝令》注[五]。 十姜太公:即呂尚,字子牙。相傳他在磻溪(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釣魚,到八十歲才遇上了文王,並輔助他滅了商朝。 “賀知章”句:唐詩人賀之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官至祕書監。後還鄉爲道士。《新唐書·隱逸傳》:稱賀“求周宮湖數頂爲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鏡湖,即臨鑑湖。陣遊《鵲橋仙》:”鏡湖原自屬閒人,又何必官家賜與。“此用其意。 “柳子厚“句:唐代的大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貶爲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後,縱情山水,寫有《石澗記》等,因澗在石渠之南,故名”南澗“。又有《南澗中題》的詩。 傀儡棚:即戲棚。此指人生大舞臺。 壺中:指酒壺之中。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